批判王南溟““抽象”不是一个“当代”概念”论的本质 2012-11-27 15:59:19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韩妙第
“抽象不是一个当代概念”立题转换到“我的后抽象更多的是抽象之后”的开放性过程而不是一个绘画品种,因为像观念抽象绘画与观念水墨这种提法都容易让人们先有抽象和水墨这个画种然后加上观念的思维定势,变成了要在抽象绘画和水墨中有观念,而不是观念艺术有可能呈现为抽象的形式。

前提:王南溟的治学最大特征在于就事论事的表象观,所以内容表现为不明就里的肤浅。并且会跑题。如何验证?以下我们看看他的观点肤浅到什么程度。

原文一,

我之所以到现在还在讨论陈光武,潘缨、徐虹等1990年代早中期以来的创作,就是为了说明我倡导的“后抽象”刚开始时的状况。

点评一,开宗明义,拿案例说话。这些案例究竟体现什么?

原文二,

这种“后抽象”不再是宇宙哲学的宏大叙事,也不再是现代语言上的元抽象,而是将抽象落实在某个视觉角度上,比如陈光武的标点符号,潘缨的丝带造型,徐虹的宣纸与碎石之间的肌理关系,这些画面都是从物质的质感本身和特定的物质符号上摆脱了格林伯格所要求的那种绘画语言媒介:单纯的面和单纯的点线,而走向了对特定物质对象的选取和用点、线、面重组物质对象。

它是在格林伯格之后的抽象对视觉对象的转换,如果一定要用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抽象之后的“后抽象”,当然,这只是为了表达的方便,我们也可以不叫这种作品为抽象,而只需要说陈光武画的是标点符号,潘缨画的是丝带,徐虹画的是沙漠,只不过他们自己在画面上所用的组合是以抽象方式为基础的,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在抽象领域看到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这些画面。

点评二,“后抽象”新概念一下子就端上桌面,还有“元抽象”。那么前抽象?中抽象?他们在哪里啊?原来“陈光武的标点符号,潘缨的丝带造型,徐虹的宣纸与碎石之间的肌理关系,”“它是在格林伯格之后的抽象对视觉对象的转换,如果一定要用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抽象之后的“后抽象””为何不叫背抽象?为何不叫抽象后?就像90后、80后、70后等等的称呼一样?显然,由于文学知识程度的底下,基本的咬文嚼字能力显得苍白。姑且认定“后抽象”这个概念成立。那么上述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就能被定义为“后抽象”了?因为抽象在行为上不是转换?而是舍去不必要的元素,萃取精华,使之凝练化。这类似炼金术一样。随着认知越高,萃取提炼的能力越强。所以,转换不是抽象行为的特征,不可能拿铜转换为黄金吧,但是你可以在市场上通过交易行为将铜转换成黄金。这就是王南溟常识性错误的表象特征。

原文三,

将“后抽象”理解成抽象画面要有内容,这不是我的“后抽象”主张,在中国目前的抽象画的评论中,有一个与我的“后抽象”论述完全不同、甚至是误用了我的“后抽象”概念的批评时尚。原因在于,比如将西方抽象画的哲学基础,那些西方的抽象画因为有了这种哲学才导致了抽象画;比如从塞尚、立体主义来的抽象绘画是自我主体性而使画面结构摆脱客观物体,使形式成为独立的媒介,直到格林伯格用抽象媒介来反对斯大林主义;比如我们也在苏俄前卫那里看到了抽象,像马列维奇,这种抽象是一种革命政治,用于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像“十月革命”那样。凡此种种抽象在我的“后抽象”假设中只能说是抽象,而不能说是“后抽象”,因为它们都是元抽象,是有一个整体性的先验的抽象结构的抽象。而不是“后抽象”中零碎的抽象,或者不是可以导向某个视觉图像的抽象。

点评三,上述都是陈述,陈述的企图在于体现后抽象由来以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将政治行为和主张介入抽象概念的定义犯了驴唇不对马嘴的概念错位。因为对元概念的无知,又没有深究的能力,就像轻轻松松地在既成的现象中寻找论据用以佐证。所以,就沦落至“比如我们也在苏俄前卫那里看到了抽象,像马列维奇,这种抽象是一种革命政治,用于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像“十月革命”那样。”这样的荒唐论述,这只能说抽象艺术被用于政治宣传,但不能说明政治结果就是抽象艺术,更不是所谓的后抽象。这样的比喻充分显示了王南溟在学术建构上的架构以及本末无序和混乱。并且在此基础上为了借以一个无聊问题,又增加无数个无聊问题进行实现那个无聊问题的合理解释。如此的结果就是自我在认知上的愈加混乱的同时又不断的在穿凿附会。不断制造各种悖论。例如:“比如从塞尚、立体主义来的抽象绘画是自我主体性而使画面结构摆脱客观物体,使形式成为独立的媒介,直到格林伯格用抽象媒介来反对斯大林主义;”这些都是就事论事的表象。如何通过这些表象萃取其中的本质?而且这些论据进行论证的结果和标题“抽象”不是一个“当代”概念”的诉求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原文四,

我们很难为现代抽象与“后抽象”划一条绝对的分界线,但如果要为了学理的上方便,还是能够找到区分点的,当然,像抽象表现主义领域既有波洛克也有带着立体派的德库宁,波普艺术中既有沃霍尔也有带着抽象表现主义的劳森伯格,艺术上的典型案例可能才是讨论问题的共同对象并能获得一个坐标,从而测量兼而有之的现象,否则的话我们就无法讨论同一个问题。

点评四,现在,王南溟已经自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我们很难为现代抽象与“后抽象”划一条绝对的分界线,但如果要为了学理的上方便,还是能够找到区分点的,”以这种兼而有之的现象特征为自己无法定义“后抽象”概念进行搪塞。呵呵!

原文五,

罗森伯格把抽象表现主义阐释为“行动绘画”,是对格林伯格的抽象表现主义批评理论的还原,这种还原在于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既有《前卫与媚俗》这样的政治学框架,这样一种抽象绘画的动机程序上的态度、立场与意图,也有《走向更新的拉奥孔》这样的形式主义绘画的纯粹性的假设,以及作为绘画自身内部的实现方式。不过,哪怕罗森伯格的阐释再精彩,从风格史而言,抽象表现主义还是属于现代抽象,而不是“后抽象”,我和沈语冰都把罗森伯格对抽象表现主义作“行动绘画”的阐释理解为一种与现代艺术不同的前卫艺术的阐释,即从达达主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到行动绘画。其实格林伯格的抽象表现主义就是连接现代艺术与前卫艺术的。但不管是格林伯格的前卫的抽象表现主义还是罗森伯格的“行动绘画”,如果一定要说它是前卫艺术的话,那也是现代主义前卫,而不是后现代主义前卫或者我的后现代主义前卫基础上的更前卫艺术。

点评五,从“罗森伯格,格林伯格到拉奥孔”王南溟叙述了“抽象绘画的动机程序上的态度、立场与意图以及形式主义绘画的纯粹性的假设,以及作为绘画自身内部的实现方式”等等表象状态,但是都未实质性的解析“抽象”的本质意义以及与当代艺术的区别。所以,连当代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清楚。纯粹在卖弄美术史皮毛知识。因为当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上一世纪的七十年至九十年前,抽象艺术就是当代艺术。今天的时间已经越过了近一百年,当代的概念已经将那些抽象艺术剔除之外了。因为今天的当代艺术理论是要为今天产生的艺术类型进行定义。

原文六,

这就等于说,如果是“后抽象”之前的抽象,那只能称为现代绘画,而不能称为当代艺术,当前的抽象展览和评论都热衷于现代抽象,或者把中国的当代艺术退回到现代艺术中,高名潞为了反对“大脸画”,套用了格林伯格的“前卫与媚俗”的评论框架,认为抽象是前卫的,而“大脸画”是媚俗的,但高名潞没有把1930年代的格林伯格评论框架放到当代艺术史背景中去修正而直接搬用,结果得出了一个倒退的结论,即格林伯格时期,抽象是前卫的,格林伯格还在为抽象是不是艺术进行艺术的辩护。而到了2000年以后,抽象画已经不是前卫艺术了,它也没有反对媚俗艺术的资格了,反对媚俗的是我提出的“批评性艺术”,而不是格林伯格时代的抽象画,更不是从“极多主义”到“意派”的禅宗抽象。

点评六,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王南溟不惜拿高名潞荒谬的观点作为论证。这让我想起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四个瞎子都没见过真正的大象,当真正的大象在他们的面前时。四个瞎子纷纷上前大摸特摸了一把,而后纷纷在发表自己的高见同时还指责其他四个瞎子的无知。格林伯格是王南溟的精神导师,我看也是非常无知的很。但是王南溟却顶礼膜拜的又将他的观点拿出来作为论据了。呵呵呵!

原文七,

“后抽象”——在我的理论假设中——是从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发展而来的,这是一个转换现代抽象和现代前卫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也是不要抽象画的开始。

点评七,看到了吧!后抽象,始乱终弃。呵呵!是从格林伯格的批评理论上发展过来的。而不是“也是不要抽象画的开始”,这和开题章首“我之所以到现在还在讨论陈光武,潘缨、徐虹等1990年代早中期以来的创作,就是为了说明我倡导的“后抽象”刚开始时的状况。”观点相悖了,又在自摆乌龙的原因还是无知呗。

原文八,

“后抽象”一头针对着现代抽象,一头延伸到“批评性艺术”,它是一个临时性的概念,只是为了讨论抽象在当代形态中的可能性的一个局部的用词,或者它所关注的是抽象画如何被“批评性艺术”所突破的过程。

点评八,而且,““后抽象”一头针对着现代抽象,一头延伸到“批评性艺术”,它是一个临时性的概念,”,第一次看到临时性的概念这个说法,学术上也有临时工,王南溟的创举,应该好好的彰显。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大概在“只是为了讨论抽象在当代形态中的可能性的一个局部的用词,或者它所关注的是抽象画如何被“批评性艺术”所突破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一首诗歌,“江上有青峰,锁在迷雾中。寻常不相见,偶尔露峥嵘”越来越悬。呵呵!“后抽象”究竟是一个什么东东?这个鬼东西这么神神秘秘。

原文九,

我的“后抽象”更多的是“抽象之后”的开放性过程而不是一个绘画品种,因为像“观念抽象绘画”与“观念水墨”这种提法都容易让人们先有抽象和水墨这个画种然后加上观念的思维定势,变成了要在抽象绘画和水墨中有观念,而不是观念艺术有可能呈现为抽象的形式。

点评九,总算露真相了,“我的“后抽象”更多的是“抽象之后”的开放性过程而不是一个绘画品种”,后抽象是一个开放性过程,这让我犯难了。为何?我不知道需要不需要护照?谁来签发护照?至此,本文的论证和论述已经彻彻底底和标题没有关系了,王南溟一脚滑倒爪牙国去了。口中念念有词的词汇变成““观念抽象绘画”与“观念水墨””这个范畴的观念唠叨了。

结语:这就是““抽象”不是一个“当代”概念”滑稽的概念”立题转换到“我的“后抽象”更多的是“抽象之后”的开放性过程而不是一个绘画品种,因为像“观念抽象绘画”与“观念水墨”这种提法都容易让人们先有抽象和水墨这个画种然后加上观念的思维定势,变成了要在抽象绘画和水墨中有观念,而不是观念艺术有可能呈现为抽象的形式。”

王南溟在推销自己的后抽象概念。呵呵呵!!!

从概念转换到观念,脚踏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王南溟也能搞学术?何况受到上海大学、四川美院、社会那么推崇。这不仅仅是啼笑皆非的论述,这是典型的“强不知以为知”的无知状态。
 

【相关阅读】

大批评家与小课题:格林伯格的启示

批判廖上飞“‘抽象’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概念”

简评张羿“20世纪西方抽象艺术的迷乱与虚空”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