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民:专有专的好杂有杂的乐 2012-12-12 11:42:44 来源:今晚经济周报
“专有专的好处,杂有杂的乐趣。”这是杨为民的口头禅。在收藏界,专者可成参天大树,杂者或为百花盛开。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寻寻觅觅,苦雨凄风,都是走在路上。在从事杂项收藏的数十年中,他收集了很多有趣的藏品,也在收藏经历获得了无限的乐趣。收藏是一种高层次休闲,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享受。

专有专的好 杂有杂的乐

“专有专的好处,杂有杂的乐趣。”这是杨为民的口头禅。在收藏界,专者可成参天大树,杂者或为百花盛开。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寻寻觅觅,苦雨凄风,都是走在路上。在从事杂项收藏的数十年中,他收集了很多有趣的藏品,也在收藏经历获得了无限的乐趣。收藏是一种高层次休闲,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享受。

最成功的交换

——宋代和田碧玉环

在收藏过程中,杨为民和很多古玩商贩结成好友。朋友们知道他的心头好,有了新近入手的古玩,都愿意请他看一看。在古玩圈里,以物易物是很常见的交易形式,但是如果遇到真正的精品,就要加钱换购了。

在网上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多次交换藏品经历中,杨为民最为津津乐道的是一件碧玉环的来历。他本来在外地出差,却突然接到一位熟识的古玩商的电话,古玩商故作神秘地问:“知道你喜欢老东西,我现在有一件老玉,要不要来看一看?”杨为民再三询问细节,古玩商却卖了个关子:“这么好的东西,你得自己看,何必在电话里听呢!”为了尽快看到这件“老玉”,杨为民不得不提前了返程的日期,回家的当天下午就急匆匆往古玩店里赶。一路上他最大的担忧就是:会不会已经卖出去了,我看不到了?

所幸古玩商尚未舍得这件“老玉”上架,有机会见到的人并不多。杨为民惊讶地发现,这件貌不惊人的碧玉环光素无纹,灰皮自然,包浆明显,有褐色土沁,应该是宋代的和田碧玉环。几经讨价还价,杨为民最终用一件藏品和少量现金换购了这件玉环。

最意外的收获

——签名版连环画《翻身前后》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发源地是古埃及。中国的连环画史可追溯到汉代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可谓源远流长。杨为民收藏的这本连环画《翻身前后》是著名版画家、油画家彦涵先生的作品,出版于1950年7月,恰好与杨为民同龄。收藏连环画,最初只是为了圆幼时的一个梦。他曾经看过彦涵的经典作品,包括《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狼牙山五壮士》、《长城》等。但是他却从未想到过,自己竟然有机会见到这位艺术家。

2007年10月,汉沽区举办“版画、藏书票国际邀请展”,除英国、俄罗斯等国际顶级版画大师如约而至外,彦涵也莅临汉沽。杨为民听说了这个消息,就特意找出自己收藏的这本连环画,赶在开幕式的当晚来到彦老下榻的住所。“我看得出彦老当时异常激动。还向我们讲述了这本连环画创作的过程。”彦涵当即为这位“粉丝”在连环画扉页上提写“杨为民先生收藏,今日待见,殊感幸欣”的句子。

最令人惊喜的发现

——砗磲藏饰

大多数人买藏品,都要去古玩市场。很少有人想到,在展卖会上也能发现有趣的藏品。 2010年,天津津洽会的最后一天,杨为民与几位藏友就赶去寻宝。家俱、瓷器、书画、玉器等琳琅满目,大部分都为现代艺术品,古玩摊位极少。藏友们互相合计,觉得只能选一些现代精品收藏,

但在B厅的一个角落里,杨为民和朋友们却在一位藏族小伙子的摊位上,发现了几件老物。杨为民翻来翻去,都没有找到心仪的藏品。一抬头却看上了售货人脖子上的颈串,几经讨价还价买了下来。朋友们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买售货人的颈串,还以为他是担心买到假货,一时间几乎要将摊位上的所有商品都弃置不顾。杨为民委婉地向朋友们表示,摊位上的老物货真价实,自己是因为看中了颈串底部的一颗老砗磲,才果断买下的。这个颈串有明显的雪域特色,主体是牦牛骨,中间夹有几粒绿松石、红珊瑚,两侧附串为铜制降魔杵。而砗磲,俗名蚵、大蚵,产量极少,是贝壳类最为稀罕的有机宝石,为佛教“七宝”之一,是白色法宝中的最佳代表。用砗磲制的佛珠代表了心地无尘,收到此物,可以遂一心愿。

最考验眼力的收藏

——墨地彩梅花纹鼻烟壶

“经常跑古玩旧货市场,是收藏者锻炼提高眼力的最好课堂。捡漏也好,打眼也罢,都必须经过这一关。实践出真知,应为千古不变。”去年的某个星期天,杨为民与几位藏友在唐山古玩市场上“转货”,在马路边的一个小摊上,见到了这只墨地彩梅花纹鼻烟壶,与售者交谈品鉴半小时后,决定买下。

清代雍乾时期,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了精美的墨彩瓷,其效果如同在宣纸上浓墨重彩的绘画一般,颜色鲜艳丰富,形象生动逼真,纹饰图案多为工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杨为民判断,这只烟壶应是清代作品,墨色均匀润亮,呈现干湿韵味。梅花枝干弯曲苍雄,走向流畅自然。梅花加绘金色,花蕊细点暗红。或含苞待放,或舒展盛开,雍容华贵,气韵生动。让人爱不释手。“在当今古玩市场上,能收到一件好的藏品实属不易。百件求一,决不为过。愿藏家都具慧眼,方能得到心爱之物。”

最有缘分的收藏

——掐丝珐琅对瓶

杨为民业余时间常逛天津古物市场,然而乱花入眼者却并不多。有一次,他偶然经过一家小店,被一位老人叫住攀谈。一开始两人只谈店内商品,后来逐渐拓展到收藏领域,话题越来越多,越说越是投机。再一问对方的年龄,才知道皆属虎,且都为一个甲子。这样的巧合就算在日常生活中也极为少见,称兄唤弟、把物赏玩,自觉缘分不浅。

为了纪念这段朋友巧遇之缘,杨为民选了一对掐丝珐琅小瓶。掐丝珐琅,其制作一般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元末明初传入我国,明景泰年间臻于鼎盛。清初宫内设立珐琅作坊,到乾隆时期制作工艺达到巅峰。这对掐丝珐琅对瓶是铜胎掐丝珐琅,制作于清朝嘉道年间,图案素雅,研磨精细,花蕊中有金。“现国内遗存晚清以前的景泰蓝已经很少,能得到这对瓶,也是缘份使然”。

【相关阅读】

杨为民:想收藏先下乡

收藏鉴赏专家袁慧敏:艺术品市场永远有“漏”可捡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