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眼中的艺术 2012-12-27 10:32:31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上海“水货”
所谓万事开头难,舞文弄墨对于我这样一个既不是圈中之人,也非科班出身的“水货”来说,那更是难上加难的事了。好在我与建勋君本人谈不上有多熟悉,熟悉的也只是他的画,即所谓悉其画在前,识其人在后。

所谓万事开头难,舞文弄墨对于我这样一个既不是圈中之人,也非科班出身的“水货”来说,那更是难上加难的事了。好在我与建勋君本人谈不上有多熟悉,熟悉的也只是他的画,即所谓悉其画在前,识其人在后。这样或许也能免了些许情绪上的“吹棒”,而更多了一份自然的真实,实事求是的来一番就画论画。

记得是在8年多前吧,自己的美术材料商店刚开张,总会在工作之余去了解一些绘画作品,初衷也仅是想从中为自己的行业经营找一些有用的参考,仅此而已。这连国人常说的附弄风雅都够不上,只能算是我们上海人说的有点腔调而已。久而久之,竟也养成了茶余饭后看一些有关绘画资料的习惯。不知是自身性格使然,还是生活于江南一带的缘因,慢慢的在诸多美术门类中,发觉自己喜欢上了水彩这一画种,它总能让我这种见惯了大都市浮躁的人感受到一丝轻音乐般的享受。当然这个阶段关于水彩的印象也仅仅停留于廖廖几笔轻松明快式的传统水彩画范畴。这一切,却不经意的在2004年末的某一天被彻底打破了。记得仍是一个普通的午后,跟往常一样在百度中习惯性的健入“水彩画作品图片”,在一大堆深印于脑海的标准式水彩画中,突然跳入了几幅极其与众不同的图片,有一种说不清的美感吸引了我。亦或是想一探究竟,我又按图索骥的做了进一步了解,并第一次记住了画这批画的是一位名叫李建勋的成都画家。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与程式化。只是未曾相到,仅是因与这几张画的此次偶遇,竟然会让我在接下去长达8年之久的时间里去关注并研究一位素未谋面的画家及其作品,并由此引出我与建勋君一段可遇而不可求的情谊。前阵子闲余时甚至在想:中国抗战也不过8年,对于我这种生来就喜新厌旧的人来说,竟然能为此花上8年的光阴,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在这谈不上有多长但也不算短的8年时光中,因为建勋君的水彩作品,我开始由点及面的关注起中国的水彩画,并让自己从之前一问三不知的美盲成长为足可“滥竽充数”的水货。在此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水彩画作品,但最终都随着时间的推延而慢慢地淡出我的视线。唯建勋君的作品,始终情有独钟并一直落迹于我的内心深处。只要哪里有他的作品展出,即使再忙,我也会抛下杂务去看展,差不多算看遍了他的水彩画作品。

记不清哪位先人说过:真诚的付出了,必然会有真诚的回报。我用8年的时间终于换来了与建勋君6天的交流。在2012年的12月4日,当我这一超级粉丝飞越千里与自己心目中的大师在成都面对面的坐在一起时,一切都是这样的坦然,一如当初我偶遇他作品时的那份清新与自然。在驻足成都期间有幸在其画室提早拜读了建勋君此次个展将展出的一批水彩肖像作品。更让我引以为豪的是,自己得以有机会看到他为我演示的从作画材料选择直至最后创作成稿的全过程:一切都是这样的一丝不苟,一切都是如此的至纯至净,诚如建勋君为人处事所体现的诚真与气度。我分明感受到了其作品背后所传递的故事……每一幅作品都熟悉而陌生,熟悉的是画中的物与像,陌生的是作品背后所透出的种种喻味,而这种无法言传的喻味或许正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穷其一生、苦苦求索但又始终无法到达的理想彼岸……细细品读之下我还吃惊的发现这批作品无论是其高超的表现技巧还是整体关系的处理都是如此的充满智慧与妙不可言。妙就妙在他在最大程度吸收各个画种精髓的同时,仍能保持水彩这一画种所独有的本体语言,并把度的把握推到了一个极致的高度。甚至在我看来再向前迈一小步,或许将不再为水彩画;而再往后退一小步,亦必将稍欠水味。如此精美的观感体验估计一般的画册印刷已难以还原其作品的本真之原。这有可能是我的孤陋寡闻,也一直坚信这世上没有完美一说,但在这里我仍愿意用完美二字来表达当时当刻的这份心中所想。因为我真实的感觉到了何谓画如其人,何为艺术之大美。也偶尔会听到自己身边一些绘画人的“牢骚”:诸如国人欣赏水平不够或是眼光低俗之类的言语。但从建勋君的作品中,我分明发现还可有另外一种版本:真正的美其实是不需要任何专业背景作支撑的,正如我看建勋君的画,需要的只是一双还算健康的眼睛,一份再平常不过的心境。更多的时候或许不是我们不懂欣赏,而是面对的作品真的还不够美吧!

最后,敬祝此次个展圆满成功。

上海“水货”

2012年12月12日

【相关阅读】

熊钢如:艺术家应多上网寻找市场和粉丝

【组图】小马哥再圆粉丝梦联手草间弥生 引发圆点热潮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