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二十年:藏家与市场的平衡之道 2012-12-27 11:19:2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谢媛
同比本季秋拍市场缩水的行情,秋拍朵云轩逆市而上,21个专场,三千多件拍品的场面再度雄居上海拍卖之首。值得一提的是,今秋朵云轩隆重推出“朵云轩专场”及“博古斋专场”的书画专场。

同比本季秋拍市场缩水的行情,秋拍朵云轩逆市而上,21个专场,三千多件拍品的场面再度雄居上海拍卖之首。值得一提的是,今秋朵云轩隆重推出“朵云轩专场”及“博古斋专场”的书画专场。

20年朵云轩,逆市而上的危与机

朵云轩110多年的传统艺术品经营购销历史,其库存字画古玩的数量之多,品类之全,质量之上乘,在业界的口碑早已尽人皆知。此次朵云轩拍卖公司成立20周年庆典拍卖中的“朵云轩专场”,就其132件拍品,出自明代至近现代110余位书画家之手,全部来源于朵云轩历年的收存。

而另一“博古斋”专场,也是重中之重。在上个世纪,上海图书公司旗下的博古斋作为上海滩仅有的几家文物收购点之一,为国家收购保存了大量流散于民间的珍贵典籍、书画文献。如今这些出现在博古斋专场的书画作品,就是博古斋藏品的一小部分,虽属冰山一角,但已弥足珍贵。

近年来,冠以“朵云轩”之名的专场拍卖,总会在收藏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如朵云轩创办100周年、110周年和朵云轩拍卖公司创办15周年的专场拍卖,业绩都相当耀眼,所以,对这两个重量级拍场,朵云轩拍卖公司副总理刘金旺信心满满:“这些拍品我们宣传出去,反响也很大。有很多作为专注某一位作者的收藏家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拍品。在这种市场行情下,包括是作品难征集的情况下,有这么多开门见山的拍品出来,对收藏家来说也比较心动。”

刘金旺坦言,无论拍卖公司的规模大与小,每一家拍卖公司都有压力的,“现在拍卖公司数量这么多,大拍卖公司的数量多、名家多;但是再小的拍卖公司,也总归有些东西。拍卖公司一多,货源肯定受影响。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征集拍品的压力,在这种竞争激烈,压力大的情况下,哪一家想要做得好,就要更加努力、规范自己,在激烈的环境也好,你才能走在前面。”

谈到机遇,刘金旺指出:“新的机遇是你之前努力和踏实工作的结果。我觉得机遇是跟你的认真的工作,努力的工作应该是同等的比例。

“我们做一件事情,不会去讲究形式上的东西,如果为了形式去做一件事情,收不到什么效果。可能大家对于国营单位还是有一些误解,认为国营单位做事情很认真、规规矩矩,但可能是太保守了。”

“其实现在的国营单位跟以前还是不一样,我们在强调做一些事情要有结果,有效果才会去做。这是比较实在的,并不是要为了名气,去做无结果的事。”

刘金旺说,拍卖公司这种国营的体制有长处也有短处:“怎么样发挥我们的长处,保持灵活机动的运作方式,这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但是国营机制不喜欢冒风险、喜欢走稳妥的发展之路,这对艺术品市场来说,不一定就不好。毕竟艺术品市场也需要的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脚印,就像上楼梯一样,没有太多的大起大落。”

所以,他指出,“对于拍卖公司而言,无论是国营单位、股份单位还是私营单位,现在市场越来越成熟,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要有合理的创新平台,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取得买家和卖家的信任。”

“踏实、关注眼前、做好每一步,在过程中寻求一些新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新的思路。拍卖公司根据自己的特色,结合市场的特性,中国拍卖现在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很多设想都是蛮好的,但也不一定都能够按照你之前的想法,具体也要付出实践来看。”刘金旺说。

对此,刘金旺总结说:“因为我们拍卖公司的性质不一样,所以我们根据自己不同的这种情况,包括我们整体的业务水平,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去走我们擅长的一些方法。”

艺术拍卖市场的样本效应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旗下的朵云轩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上世纪初即成为著名江南艺苑。在业内与北京荣宝斋并称为“南朵北荣”。 1992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成立,作为大陆首家艺术品拍卖公司,1993年6月,朵云轩成功敲响了内地拍卖公司的第一槌,时任朵云轩拍卖公司总经理祝君波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曾回忆说:“首场拍卖会,155件拍品,成交额就达到了830万,在当时90年代,并且是港币标价,是很不了起的成绩,激烈竞价场面非常火爆,海外也没有见到过,包括佳士得、苏富比在国外的拍卖情况,整个会场座无虚席,一件艺术品要来来回回拍很多遍才会最终落槌,现场气氛相当好,那天在场观众们都惊呆了。”

伴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朵云轩一同走过了二十年。如果说回顾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朵云轩拍卖可以视为一个缩影,也折射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起伏变化。

谈起二十周年,朵云轩拍卖公司现任副总经理刘金旺将朵云轩拍卖发展的历程简单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我们初期刚刚成立的时候,从1993年到2000年左右的七八年时间,中国这个市场还没有形成现在规模这么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那时候我们还是以我们自己库房的东西为主,第一,我们库房库存量很大,只有一小部分是社会上征集的,因为人家也搞不懂拍卖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参与,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基本上每年一次拍卖,那时还没有小拍,每一次拍卖都是以我们自己为主的。那个时候数量也不多,才两三百件。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个变化在2000年,市场慢慢开始起来,大家对于这个拍卖的交易平台,有一个认可和了解,面向社会上征集的东西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正好拍卖公司也很少,大家对于拍卖也有点了解,那个时候朵云轩还是占优势的。一个国营单位,又拥有这么一个好的品牌,在当时拍卖公司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人家送货就是说基本上是送朵云轩的。这个当时在拍卖市场慢慢起来的这个阶段,朵云轩还是做的很好的。其实从2000年到2005年上半年,朵云轩拍卖一直处于最高峰。

第一波行情受影响的是在2005年的下半年,从北京开始一直2008年,行情都是很低落,这个时候朵云轩的做法就受到冲击了,因为国营单位,受到很多条件限制,而很多新生的拍卖公司开始进来,跟我们的做法点不一样,我们还是保持传统的一些做法,这个时候对朵云轩压力是很大的,在行情不好的情况下更受打击,所以当时,这一段时间是我们调整思路的阶段,我们领导也换了好几任。

第三个阶段是在2009年以后,他介绍说,朵云轩调整思路,既保留自己传统的优势特色,也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局限性。

“那个时候我们要考虑我们的结构,我们不能够只做南方的,因为这样有局限性。我们立足于海派书法,另外还要延伸出去,把北方的画家引进来。其实南方有很多藏家也收了很多北方画家的东西,当时上海老一批收藏家有很多北方的作家的作品,我们就除了我们立足于海派,开始接受北方的画家,这样一来,作品征集的目标就开了,全国各地的人都会过来,在朵云轩拍卖会场里面,大家各取所需、各取所好,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一个包括成交也好,你来的客人也越多,买气旺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之前全国征集,朵云轩除了江浙一代,北方这些地方都很少出去,这两年来,我们基本上全国各地,几乎都去了。”朵云轩副总刘金旺回忆说。

他表示,一方面去全国各地征集拍品,另一方面是面向全国各地招商的,这也是一个倾听与了解实际需求的过程:“我们像中介一样的,为委托方服务、也是为买家服务,听他们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我们也会去在征集的过程中,去特别注意一些。”

【相关阅读】

朵云轩当代海派篆刻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

朵云轩秋拍艺术精品亮相

朵云轩20周年秋拍 今日重磅开槌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