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年度回顾 喧哗骚动,何为艺术之美? 2012-12-28 10:56:40 来源:南方日报
艺术家被赋予神秘权力,艺术品被赋予耀眼光环,人们像呼唤明星一般呼唤标新立异的艺术家……很难有人说清楚,这其中多少是短暂泡影,多少是易逝流光。时光穿梭到2012年,中国艺术界在表面的喧哗中,静水深流,孕育着某种沉静的力量。

年度观察

在生活中重拾审美

“呜呼!我中国非美术之国也!一切学业,以利用之大宗旨贯注之。治一学,必质其有用与否;为一事,必问其有益与否。美之为物,为世人所久不顾矣!故我国建筑、雕刻之术,无可言者。”早在上世纪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就曾发出这样的喟叹,以谴责国人审美趣味之缺乏,他呼唤一种“无用之用”的艺术。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也说道,艺术家的奥妙是,他能把作品创作得无比美好,使得我们几乎忘记问一问他的作品打算做什么用。也就是说,艺术最初都是源于“有用之用”,而最终成为伟大艺术品,都要经历一番“无用之用”的升华。

在这样一个实用主义的年代,艺术与资本结合,艺术与噱头结合。表面上,艺术的声势越来越大,实际上,艺术却与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远。这几年,频频爆出的市场天价艺术品,诞生一夜暴富的当代艺术明星……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乱象,许多人却看不到真正的艺术,分辨不出真正的艺术家。

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审美。我们的城市,扎根下无数钢筋混凝土建筑,却面目单一,模糊不清;城市的公共空间,只剩下光秃秃的墙壁和亮晶晶的广告屏幕,而少有可以引人静思畅想的雕塑、艺术品……如果长此以往,生活里的实用主义掩盖了审美,城市变得灰霾而冰冷,人的表情僵硬而呆滞,这会是怎样的一番不堪设想?

就在人们开始反思之时,2012年,艺术界出现了回溯和静守的力量。无论是王澍获奖,还是北京人艺60年回顾,抑或世界经典名剧扎根中国本土,艺术家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正视传统、重拾经典。

中国传统美学包含了丰富的生活智慧,无论是庄子的淡泊,还是陶渊明的闲适,都是根植于中国人生活体验的审美情趣。全球化浪潮中,人们渴望在生活中回归自身文化传统,这股潮流必然不能被中国艺术家所忽视。作为建筑师的王澍,没有一件作品推向国际,主要作品也集中在江南一地,但他依旧获得国际大奖,究其原因,就是他正视了自身文化传统,在建筑中注入了中国古代智慧中对时间和诗意的美学。从传统中汲取力量,王澍获得了成功,他提出的“重建当代中国的本土建筑学”才不是无本之木。

瞬息万变的时代,人的心灵渴望有所归依,这必须是艺术家们应解决的问题。在创作中接续文化传统,唤醒生活中的审美情趣,或许是中国艺术家所要解决的课题。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