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博物馆来势汹汹 2013-01-24 11:53:40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Charlotte Sinclair
私人博物馆不是什么新名词。比如非凡的古根汉姆博物馆以及盖蒂博物馆,还有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和纽约的弗里克收藏馆,起初都起源于富有的慈善家们自己的艺术收藏。最近几年,非营利性的当代艺术中心多如雨后春笋,从迈阿密一直“生长”到莫斯科。

因此去年在香港举行的论坛很重要。今年5月这个论坛还将在香港国际艺术展举办期间再次举行。论坛由Philip Dodd创立,他是英国当代艺术中心(ICA)的前主管,现在是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董事长,公司主要发展中欧文化与商业项目。在过去7年中,他每个月都会到中国来。“我创立论坛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这些私人博物馆能够交换展览,从而形成一个类似于公共博物馆运作的网络体系。”他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如果私人博物馆开始交换展览,或者是从其他收藏家那里挑选出最好藏品来进行新的展览,这或许会改变我们看待艺术的方式。Dodd举了英国艺术品收藏家Charles Saatchi的例子来说明私人博物馆日益增强的影响力:“英国青年艺术家(YBA)是艺术家中第一代受惠于私人博物馆的。当公共博物馆陷入资金短缺的泥潭,它们无法大量收购艺术品。私人收藏家们则适时购买,并且成为品味缔造者。”

“我并不知道我们是否正在改变艺术世界。”伦敦扎布罗多维克茨收藏馆(The Zabludowicz Collection)的创始人之一Anita Zabludowicz说,“我认为我们正在填补艺术世界里存在的一个缺口。我们的目光集中于新兴艺术家,我们给他们平台,使得那些更大的机构来与他们合作。”
  一种相似的责任感促使Don Rubell和他的妻子Mera Rubell 18年前在迈阿密创立了卢贝尔家族收藏馆(The Rubell Family Collection)。这对夫妻从1964年就开始收藏艺术品,他们的藏品目录就是一部当代艺术史。“这是一种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承诺。只要艺术家不断成长,并且我们买得起其作品,那么我们就会继续购买。”Don Rubell说道,“这样我们展出的就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而是一个艺术家的整个发展历程。”

中国的私人博物馆

在上海,私人博物馆的数量激增。“现在中国进入了博物馆时代。”Dodd说道。当西方为中国的当代艺术着迷的时候,中国本土博物馆的步伐却跟不上。那些非常富有的新收藏家便适时出现了。“这些人已经赚足了钱,现在进入了文化领域。他们的行为背后受到爱国心的驱使。”Dodd继续说,“他们希望教中国认识它自己的近代史。他们受惠于促使中国发展的历史之风,同时,他们也想参与到重新定义中国、亚洲、甚至全世界的过程中来。”

47岁的地产开发商戴志康就是这些收藏家之一。我们在卓美亚酒店(Jumeirah hotel)见面,那是戴志康所拥有的大型建筑群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毗邻的喜马拉雅美术馆(Himalayas Art Museum),美术馆占地23000平方米,将于5月份开幕。“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全新的事物。”戴志康说,“我们是先锋。政府不懂文化和当代艺术,所以责任就落到了私人收藏家身上。开设这些博物馆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目标是要使之成为一个能够提供学习与教育的地方。”戴志康明白收藏家们需要互相学习:“收藏家们互相交换想法和经验很有好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重要。“当我告诉西方的朋友们我们把博物馆建在了超市中,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想法。但是艺术和商业的作用是交互的,我们会双管齐下。”戴志康说。

王薇在Art Finance杂志2010年Art Power奖的评选中被选为最佳收藏家。49岁的王薇苗条而年轻,她是富豪刘益谦的妻子。他们的博物馆龙的博物馆(Dragon Art Museum)将于今年11月份在浦东开幕,博物馆造价3100万美元,由王薇担任馆长。“私人博物馆的水准将会与那些顶级博物馆——比如说泰特美术馆(The Tate Gallery)和大都会博物馆(简称The Met)——齐平。”王薇说。在即将到来的论坛上,王薇希望可以“鼓励其他收藏家继续开设这些机构,因为这做起来并不容易。”

印尼华人Budi Tek在2011年被Art+Auction杂志评为最有权力十大人物之一。他是雅加达余德耀博物馆(Yuz Museum)的创始人,现在正在上海建造一座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

就像Dodd说的:“如果中国收藏家与Rubell夫妇共同努力,就更有可能使得西方了解过去30年中国的艺术,这比起等待两个公立博物馆来做这件事情要现实得多。”那么,这对于博物馆来说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崭新世界吗?“或许我们正在走出公立博物馆时代,回归到私人博物馆时代。”Dodd沉思着。时间将会告诉我们答案。可以确定的是,香港国际艺术展上的私人博物馆论坛反映了一个变化趋势,那就是欣赏艺术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对于热爱艺术的公众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编辑:徐瀹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