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君:博物馆文化的昨天和明天 2013-02-18 10:13:22 来源:文汇报
“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办馆规律的探索、博物馆运营智慧的集聚、博物馆精神家园的守望和博物馆人文态度的磨砺。“博物馆文化”具有文明的原创力、艺术的感染力、人文的震撼力和历史的穿透力。“博物馆文化”是博物馆风华魅力之所在、发展动力之所在、文脉传承之所在和未来时空之所在。

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智慧

“博物馆文化”在积累和播扬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目标、精神的激励、团队的接力、全球的视野和运营的战略,其中,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智慧。

一、坚守和创意是穿越60年史诗的文化智慧。上海博物馆60年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1952年至1959年为建馆创业阶段。1952年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开馆时馆址在南京西路325号,为原跑马厅大厦,与上海图书馆在“同一屋檐下”。当时,上博有史前时代、殷商时代、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隋唐时代、宋元时代、明代、清代和近代工艺品等10个陈列室,藏品数千件,潘达于代表潘家捐赠家传宝藏大克鼎和大盂鼎。在大炼钢铁的年代,从“废铜烂铁”中抢救文物,至1959年8月上博迁入河南南路16号中汇大厦前,馆藏文物已达11.2万件。其中大部分是用市政府的财政拨款征集的文物。1956年成立了考古组。在这一阶段,业务发展的两个中心是“征集传世文物”、“研究馆藏文物”,倡导“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并举”、“基本陈列和最新研究成果加入”。1959年至1978年为跌宕起伏阶段。1959年上海博物馆搬迁至河南南路后,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上海博物馆也难避激荡的风雨,于1972年恢复开放。之后,上海博物馆开国内博物馆风气之先,把综合陈列改为专题陈列,先后设立了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古代雕刻四个专题陈列,展品1400余件,陈列面积3400平方米。风雨犹在,古风犹存。1978年至1992年为改革开放初见成效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博的人事制度改革和陈列创新,使上博的发展处于国内文博界的前列,1991年国家文物局在上博召开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重点介绍了上博的陈列和管理经验。同时,上博还举办了吴文化考古展和学术研讨会,开启了办一个展览开一个研讨会的模式。1993年至2001年为新馆建设迅速发展阶段。1993年9月18日,上海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在人民广场打下第一根桩,1995年新馆部分对外开放,第二年全面开放。新馆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行列,以陈列设计、文物展示、环境保护和视觉享受的珠联璧合,展示了“人物和谐”的展览境界,呈现了现代化高科技博物馆的亮丽风采,以收藏研究、修复、古籍保护和实验室等的文化方阵,体现了继承传统文化博物馆的文化自觉。2002年至今为“世纪创新”阶段。2002年10月在上博推出了“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在国内率先提出无形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与研究成果,举办了世人瞩目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引出了“长队优美”的美好话题。2010年的世博会和盛大的国际博协第22届代表大会的举办磨砺了上博团队,使辛勤的耕耘和丰硕的成果一起嵌入了上博60年的发展史。

二、“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收藏征集保管功能、研究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三大传统功能。近十年来,上海博物馆在三大传统功能的践行方面有了“现代化”的理念追求和实践推进。“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是指利用高新技术的收藏征集保管功能、形成学科优势的研究功能、面向现代社会的社会教育功能。上海博物馆设有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专业结构不断完善,积极开展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及调控、金属类文物防腐蚀、有机质地文物保护处理、博物馆虫霉防治等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进行古陶瓷年代热释光测定、文物成分与结构检测等科学分析鉴别技术研究,开展青铜器冶铸及加工技术、古陶瓷成形及烧制工艺等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研究工作,推进“馆藏文物保护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关注探索亮点,形成研究优势,不仅承担了上博14万件珍贵文物、87万件一般文物的科技保护工作,而且作为一个行业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围绕中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针对该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作性研究的职责。上海博物馆在研究功能的践行中重视积累书画、青铜、陶瓷、工艺和考古方面的学科发展优势。在面向现代社会的社会教育功能方面,上博除了举办一系列有影响的大展外,还在教育上积极探索。2008年以来,上博的公众讲座由年平均30场增至年平均160场。2010年和2012年,年平均达200场。“三大传统功能”的现代化有效增添了上海博物馆的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撑,从基本功能和与时俱进的意义上充分体现了坚守和创意是“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智慧。

三、“3+1”展览模式的努力建构。展览是上海博物馆业务工作的有机组成,是“博物馆文化”中坚守和创意的重要体现。在近年来上海博物馆的展览探索中,努力建构起“3+1”展览模式。“3”是世界古代文明系列展、边远省份文物精品展、特别文物系列专题展;“1”是指馆藏文物珍品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欢庆上海博物馆五十华诞,从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1月6日,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一起在上博成功举办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每天限量接待中外来客,前后接待观众23万人次。期间,有反复研究精心布展的倾情,有顶着寒风舒展长队的感动,有潜心赏析废寝忘食的迷醉,有百人欢聚尽情挥毫的良宵。一个大展,为何会形成一次“文化轰动”?因为这次世纪大展是国之瑰宝的集中亮相,晋唐宋元的盛大巡礼,千年遗珍的隆重检阅,“文化方阵”的超常整合。我们记得在甲申冬日推出的周秦汉唐文明大展,陕西省文物局和上海博物馆鼎力合作,两百余件文物璀璨荟萃,两千余年历史集约展示,在昨天的地平线上曾经积淀不屈的“琴文”,亮出韧性的“剑胆”,扬起诗意的军魂,挥洒历史的深沉,在今天的展厅中邀集了跨越时空的古时文明,其中有神态从容的仪仗出行,流光溢彩的鎏金铜龙,贴金彩绘的文武官俑,威武勇猛的汉代辟邪,颇感震撼的围屏石榻,举世瞩目的多重宝函……可谓周秦雄风汉唐歌,千古长赋铿锵吟。“3+1”展览模式的努力建构,使坚守和创意进一步成为“博物馆文化”的传承智慧。

连接明天的“博物馆文化”

为了庆祝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上海博物馆还隆重举行了“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共话“博物馆的文化力量”:应该认识博物馆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博物馆内涵”是文化力量的生动体现,“继承、探索”是文化力量的无穷魅力,“民族精神”是文化力量的崇高体现;应该了解博物馆文化力量的体现方式,真——为观众创造情境的规定性,新——给观众以丰富新鲜的感受,诚——与观众的内心情感相呼应,蕴——使观众感受再创造的愉悦;应该探索博物馆文化力量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认识功能、思想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性情陶冶功能和感官愉悦功能等。

上海博物馆在回顾总结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正在探索连接明天的“博物馆文化”的十大新理念:一是“以物为重+以人为本”,二是“以史为鉴+拓展未来”,三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四是“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五是“城市的窗口+城市的课堂”,六是“安全保卫→平安建设”,七是“外事工作→文化交流”,八是“礼品制作→文化创意开发”,九是“保管展示捐赠品→善待收藏家”,十是“博物馆管理理论研究→博物馆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博物馆文化”的新理念来自于昨天和今天的实践,连接着博物馆的明天。博物馆“以物为重”,加强藏品的征集、收藏、保管与研究、展示,是毫无疑义的,这既是传统的,又是今天和明天必须坚持的。然而,博物馆同时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进一步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进一步把百姓的文化民生放在心坎上,才能使观众乐于走近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才能使“以物为重”的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物”的重现历史、展示文明、传播知识、教化心灵的作用。

上海博物馆是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以史为鉴”理所当然,“拓展未来”更是义不容辞。我们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艺术中走来,对创造明天灿若星河的文化艺术理应承担起“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责任。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定位与面向现代社会并不矛盾,在数字博物馆方面应有所建树。近年来,上海博物馆重视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数字化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的营建、上海博物馆网站的完善。上博下一步将加快馆藏古籍善本数字化进程;在一级藏品图像数据已基本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藏品数据库二级品图片的拍摄和数据入库工作;以网络应用为前提,争取早日构建“数字上博”,促进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博物馆是城市的窗口,然而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要求博物馆成为城市的课堂。多年来上海博物馆在本市几十所中小学举办了数百场讲座,在暑假还开设“未来考古学家”和“未来艺术家”两种学习班,如“未来考古学家”学习班自2005年开办以来,有“认识考古学”、“解读古文字”、“考古与艺术”、“修复古陶瓷”、“学习做拓片”等课程和遗址遗迹考察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考古基本知识,从中感受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乐趣。“安全保卫”向“平安建设”演进,是上博近年来的努力。在这一理念导引下,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安全防范系统正逐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发展,“平安建设”尚在充实更大的综合性内涵。上博将在“外事工作→文化交流”新思路的牵引下,进一步以学术交流为主线,拓展与国际博物馆界的全面接触与交流;以展览为抓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以文物研究为媒介,发展博物馆的海外之友;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利用馆藏和文创资源,开辟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新途径。“礼品制作→文化创意开发”的理念使上博艺术品公司从1996年新馆建成时的500万元人民币营业额发展到今天的4000多万元,拥有2万多种商品,并以自主设计开发的文化商品为主,形成了自己的创意特色。在实践中我们已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博物馆文化商品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文化传播的一个载体,艺术品公司既是上博服务平台的延伸,也是展览教育领域的拓展,更是博物馆文化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博在创建之初,就接受了收藏家的慷慨捐赠,一路得到了收藏家的文化关爱和呵护。上博一直感恩历史、善待收藏家,在“保管展示捐赠品→善待收藏家”理念的驱动下,进行“收藏家文化”的情感演绎,为收藏家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把博物馆办成收藏家“最值得信赖的家”。“博物馆管理理论研究→博物馆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命题,上博将在回顾总结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管理实际出发,升华管理理论研究,从博物馆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创新,反哺新的实践,充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地去迎接更加辉煌的明天。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