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专访】卢迎华: 艺术系统不存在边界 2013-02-26 13:49:5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郭毛豆 采访
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在2013年新年伊始以回顾展“捕捉——以OCAT出版为主体的思考”迎接建馆八周年的到来。2012年底,由卢迎华接任黄专成为OCAT艺术总监。99艺术网就OCAT的定位、2013年的展览与项目计划、新艺术总监对中心的改变等问题采访了卢迎华女士。

 

卢迎华

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总监 卢迎华

【编者按】
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OCAT)在2013年新年伊始以回顾展“捕捉——以OCAT出版为主体的思考”迎接建馆八周年的到来。这个非盈利机构在八年间不仅举办当代艺术展览,还定期开展当代艺术项目,如每年为5位海外艺术家提供驻场创作的工作室项目等。并且将与展览相关的学术研究、出版和教育推广列为工作的重心。2012年底,由卢迎华接任黄专成为OCAT艺术总监。99艺术网就OCAT的定位、2013年的展览与项目计划、新艺术总监对中心的改变等问题采访了卢迎华女士。

99艺术网:OCAT一直非常注重当代艺术的学术研究,它的定位是否是“当代艺术的研究中心”?

卢迎华:OCT当代艺术中心多数的项目都以研究为基础。自OCAT于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是黄专老师在主导中心的艺术项目,我从2012年年底接任艺术总监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OCAT的兴趣始终在创作和对于创作和思考的研究和呈现。2012年年底之前,在OCAT举办大型个展的参展艺术家都与黄专老师在艺术行业里工作和对话了很多年,黄专老师对于他们的创作生涯都有长时间的关注和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研究和展览的基础。

我接任黄专老师的工作之后,仍然把OCAT的各个项目建立在对于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工作的观察、研究和呈现的基础之上,比如去年9月我们展出了哲学家亚历山大•柯耶夫的摄影展,这是一个由哲学家和文化批评家鲍里斯•格罗伊斯策划的展览。围绕着这个展览,我们邀请格罗伊斯来深圳做演讲、请他与在OCAT驻村的泰特现代美术馆的策展人马可•丹尼尔进行对话,讨论哲学家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工作方式。

99艺术网:对于OCAT来说出版物的重要性是和展览是同样的吗?

卢迎华:对于每一个展览来说,出版物都是研究和表达的重要平台,出版物能够体现出展览筹备的过程做了怎样的研究,当然也可以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平台,比如说艺术家的概念出版。出版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我们并没有简单地把出版物看成是展览得辅助。

在大多数OCAT的展览项目里,包括小运动和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都把出版物作为和展览平行的重要表达平台来工作,出版物是一个独立的章节。它与展览有关,但是它也有自己独立的美学、语言与逻辑。所以你会看到我们过去做的很多艺术家个展的出版物不是复制了展览现场或者只呈现了展览的内容,而是带有策划与思考的另外一个表达,我们也一直相信出版拥有出版的美学。

我们现在正在编辑和即将出版的是《个体经验:1989-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对话与叙述》。这本书中收录了刘鼎、苏伟和我三个策展人在做深圳雕塑双年展的研究时与上个世纪90年代活跃的一些艺术家和策展人进行的一对一的访谈,除此之外还包括艺术家在展览期间做的关于个人实践的演讲。这本书包含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比如艺术家如何思考、如何工作等,我们自己也非常期待。

99艺术网:黄专老师在采访中说过OCAT致力于“输出一种历史观念,一种思想,建构一个艺术史的独立解释体系”,这个是OCAT的理想吗?

卢迎华:我们现在做出版物与展览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分享,分享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对创作的心灵感受与思考。我的工作方式是不给自己设定一个那么明确的目标,我也希望中心更像是一个创作者那样,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地自我观看,再继续往前工作。

99艺术网:您在接任黄老师艺术总监的职位之后,OCAT会有什么变化?

卢迎华:我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明确很多以前已经开辟的东西。比如之前OCAT每年都会有表演项目和放映项目,我从去年开始就把这两个项目定位为“OCAT表演”和“OCAT放映”,英文使用的是“OCAT Screens”和“OCAT Performances”,使用动词的形式就是把OCAT当成一个实践的主体,当成一个人来看。在“OCAT放映”与“OCAT表演”这两个单元下我们不仅呈现实践本身,即电影、影像、舞蹈与艺术家的表演,还会呈现对于表演、放映、电影、录像创作等的思考和讨论。比如去年OCAT放映季期间,我请郝敬班做了一个关于法国导演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电影中的历史和记忆的演讲,其中也谈到时间概念对于她自己创作的影响。今年的“OCAT放映”也会以一个策划的概念为核心,通过一到两个演讲与大家分享艺术家实践背后的思考。

另外,从去年我加入OCAT以来,我们开启了一系列的出版和演讲计划,叫“OCAT图书馆”。首先我们利用原来不大使用的储藏空间开辟了图书馆的物理空间,邀请了2012年的驻村艺术家刘诗园对图书馆进行设计。OCAT图书馆空间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就开始组织一系列的演讲、对话,有一些是面对公众的,也有一些私密的对话。我们在深圳OCAT图书馆、何香凝美术馆和北京的芝加哥大学研究中心都做过OCAT图书馆的演讲,结合这些演讲我们又做了一系列“OCAT图书馆”出版物,在出版系列下面还有一系列刊物,今年都会陆续地出来。“OCAT图书馆”的工作方式是流动的,更像一个概念。它既可以在OCAT的图书馆空间里发生,也可以在之外展开。

【相关阅读】

八周年回顾研究 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双展览开幕

用出版物“捕捉”OCAT的8年历程

历史之后,一地鸡毛:对于OCAT近期展览的整体性批判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