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的波普风潮 2013-03-04 09:56:2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本·鲁克(Ben Luke)
在艺术的领域,波普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它和一些标签、一些面孔紧密相连,它的影响力波及全球各个角落。人们对其市场价值赞叹不已,也对半个世纪前传奇的诞生津津乐道。美国的新艺术对年轻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包洛奇作品《Bash》(1971)

汉密尔顿作品《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看起来这么不同,这么令人心动?》

艾伦·琼斯作品《椅子》(1969)

艺术的领域,波普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它和一些标签、一些面孔紧密相连,它的影响力波及全球各个角落。人们对其市场价值赞叹不已,也对半个世纪前传奇的诞生津津乐道。然而,当我们将焦距对准传奇的原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却发现面前的景象既熟悉又陌生,那时候,波普还有很多的别名,而艺术家还不喜欢加诸己身的标签。当时,英国波普艺术家和他们的美国表亲分享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又拥有别样的精彩纷呈。

自1960年代英国波普艺术成为公共现象以来,它就一直难以定义和归类。早在1966年,其重要推动者,批评家和策展人劳伦斯·阿洛韦(Lawrence Alloway,1926-1990)就提及“对于英国波普艺术的普遍误解”,而艺术家也纷纷否定对他们的描述。唯一确凿无疑的是,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之间,英国诞生了一些艺术家,其中相当部分彼此熟识,他们将英国文化融入创作,诞生了一大批令人难忘的绘画和雕塑。用“波普艺术”指代它们似乎过于轻率,该术语常常只和一些关键人物有关联,但无法涵盖其总体的复杂性。

战后一代的梦想彼岸

战后的英国艺术有一个清晰的取向。阿洛韦观察到,当时的年轻艺术家普遍希望摆脱此前现代主义艺术的抒情语调。“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伦敦年轻艺术家唯一尊敬和认可的前辈英国艺术家,”他写道,“亨利·摩尔(Henry Moore)、本·尼科尔森(Ben Nicholson)、维克多·帕斯莫尔(Victor Pasmore)、格拉汉姆·萨瑟兰(Graham Sutherland)……对于1950年代的新艺术来说似乎无关紧要。”事实上,很多1960年代早期的重要艺术家最初的灵感常常来自前辈艺术家,只是他们后来在创作中显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比如,艾伦·琼斯(Allen Jones)欣赏野兽派和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乔·蒂尔松(Joe Tilson)热衷于塞尚(Cézanne)、布拉克(Braque)和史维塔斯(Schwitters),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钟爱毕加索(Picasso)。另一方面,当时的英国年轻艺术家深受大洋彼岸文化的影响。“战争期间,我们成长于美国文化的浸淫中。”乔·蒂尔松告诉我,“对我们来说,将美国视为真正的梦想彼岸是非常自然的。那些时候,美国就是拥有美食、名车、电影的天堂,我们在战时阅读美国的漫画。美国文化就是我们生活的背景,自然而然,这是我们共享的东西。”

美国的新艺术对年轻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影响。“(1958年在白教堂美术馆举办的)波洛克(Pollock)大展让我哑口无言,”艾伦·琼斯回忆道,“我记得和(画家)肯·基辅(Ken Diff)一起去看波洛克大展……然后我们被震惊了,我们觉得该把美院告上法庭,我们居然对当代艺术界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当时除了波洛克大展和泰特美术馆的1959年的“新美国绘画”(The New American Painting)展览,还有阿洛韦关于美国新艺术的幻灯片讲座,以及美国大使馆定期的当代艺术展览。琼斯回忆说,他和他的同代人无法忽视美国新兴的艺术大爆炸。“只要你是个艺术家,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无法忽视抽象表现主义。”琼斯表示。但对于那一代艺术家来说,抽象表现主义远远不够。“它过于贫瘠。”霍克尼在1988年写道。

【相关链接】

亦南:从表现主义到波普艺术

陆蓉之:从波普决堤到通俗艺术泛滥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