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 2013-03-04 11:21: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庞桂馨
博物馆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将对儿童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会培养博物馆未来最忠实的观众。因此“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一早已被欧美博物馆所奉行的教育理念,也应被国内博物馆高度重视,并积极拓展。

在当前由科技理性所主宰的社会中,儿童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越来越远离自然、游戏、梦想……一些大城市的儿童正面临“童年消失”的文化危机。而童年期是人生发展中的最初阶段,其蕴含着影响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博物馆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将对儿童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并会培养博物馆未来最忠实的观众。因此“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一早已被欧美博物馆所奉行的教育理念,也应被国内博物馆高度重视,并积极拓展。

作为拥有无数经典艺术典藏的博物馆,其具有的实物性、经典性和现场感的特点,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博物馆在儿童教育上不但可以实现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良性互动,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质在儿童教育方面发挥更多积极的作用。对于博物馆自身来说,加强和侧重儿童教育,从“观众拓展”的理念和角度分析,不仅可以有效地拓展儿童观众,还可以带动家庭观众的参与,它更是培养未来博物馆忠实观众和支持者的长远战略。

博物馆教育应努力塑造每个个体的和谐精神与完善的人格。美国学者奈勒曾指出:“教育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教育对人精神的关注与关怀,是教育人文性的最集中体现,作为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应以对儿童的人文性关怀作为其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博物馆儿童教育中体现人文性关怀,需要我们站到儿童的立场,走进儿童的生命世界,把握儿童世界的内在逻辑,了解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只有真正读懂了儿童的心理和需求,才有可能提供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受儿童欢迎的教育形式与内容,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基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的人文性理念,通过构建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理论体系,才能使其教育策略逐渐走向科学化和人文化。从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现状来看,儿童教育在博物馆普遍还缺乏重视和政策支持,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策略上还缺乏整体性的规划。

鉴于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外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开拓局面,实现博物馆儿童教育的人文性关怀:一、提供专属的儿童教育空间。结合“在做中学”的教育方法论,以儿童为中心,提供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规律、富有吸引力的儿童教育空间,将会极大地调动儿童参与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带动亲子人群的广泛参与,可谓一举多得。二、为孩子们推出各种富有创意、形式多样、跨界的儿童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发掘儿童不同的潜能,促进儿童全方位发展。三、策划有针对性的儿童教育展。所谓“教育性展览”,重点不只在展示议题,而是以学习或观众的经验为主要诉求,展览的特别设计与安排强调人的参与过程,有目的地让观众在参观中了解和学习博物馆规划的内容。这是一种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多互动体验和直接收获的展览形式。四、搭建网络平台,引入线上学习的新理念。在当今迅猛发展的网络时代,各大博物馆都在积极通过博物馆网站建设与公众建立更广泛、更紧密的联系。通过博物馆儿童网站的建设和媒体教育资源的开发,博物馆将在虚拟世界中为儿童营造一个由游戏、童话、梦想等方面构成的人文世界。

教育作为博物馆的灵魂,不但是博物馆人的神圣使命,也是博物馆融入社会、赢得社会赞誉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儿童教育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符合儿童心智和兴趣需求的教育举措,让儿童与博物馆发生更多有意义的联系,让博物馆成为儿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将影响、带动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并爱上博物馆,他们也将成为未来博物馆最忠实的观众和支持者,这样博物馆的未来才会变得更加明朗。

【相关阅读】

把课堂搬到美术馆去

让美术馆成为艺术教育的场所

博物馆教育:艺术,历史与政治哲学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