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艺术作品价值日渐凸显 注重感性表达 2013-03-06 09:14:54 来源:爱丽收藏
在前不久结束的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上,当贝尔特·莫里索于1881创作的油画“Aprs le djeuner”以6,985,250英镑(合10,980,813美元,含买家佣金)的价格成交时,其不但创造了女性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新纪录,也成为当晚佳士得举办的拍卖会上最具意

女画家周思聪一组十八开的高原风情册册页在2011嘉德春拍中拍出了1069.5千万元

女性艺术作品拍卖纪录频刷新

在前不久结束的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上,当贝尔特·莫里索于1881创作的油画“Aprs le djeuner”以6,985,250英镑(合10,980,813美元,含买家佣金)的价格成交时,其不但创造了女性艺术家作品拍卖的新纪录,也成为当晚佳士得举办的拍卖会上最具意义的一项成交结果。

尽管相比2008年Natalia Goncharova的作品“Les fleurs”拍卖价格,莫里索的这幅油画就贵了大约10万美元,但是足够改变莫迪利亚尼占据所有新闻版面的局面了。

如今,包括路易斯·布尔乔亚在内的一些女性艺术家作品能够拍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价格实在是一件可喜的事儿。但是在二级市场内,为何没有更多的女性艺术家作品价格达到这个水平呢?她们的身价又为何没有达到里希特、沃霍尔和毕加索那个程度呢?

根据State公司发布的《2012艺术品投资报告》中显示,去年作品拍卖价值榜前几位的女性艺术家分别是琼·米歇尔(Joan Mitchell),塔玛拉·德·蓝碧嘉(Tamara de Lempicka)和路易斯·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2012年,琼·米歇尔的作品通过拍卖的形式共实现2400万美元的成交额,但是当场拍卖会的前三名均为男性艺术家:沃霍尔、里希特和毕加索,且每一位的年度总成交额都超过了2.5亿美元。

显然,以作品在市场中的表现作为评判艺术家个人美学地位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如果因为市场没有给予女性艺术家作品价值足够的重视,就得出她们的作画水准不如男性艺术家的结论,这是荒谬的。而这也恰恰是艺术家Georg Baselitz(乔治·巴塞利玆)前段时间在德国《明镜周刊》发表过的言论。

很多因素阻碍了女性艺术家作品在拍卖会上与男性艺术家作品抗衡。业内人士Shane Ferro撰写了一篇文章与巴塞利玆的言论进行雄辩:相对于男性艺术家而言,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还不能达到一定价格高度的原因,其实是女性地位真正达到与男性平等的推动历史才不过40年而已。

因此,尽管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发展一直在加快,但是女性仍然没有完全追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具备公平的性别观念的年轻藏家数量不多,更何况愿意在一幅画上砸好几千万美元的藏家本身数量就有限。

最后这个理由看上去似乎很合情合理,而且这或许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包括《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作者J.K。罗琳在内的其他创作领域的一大批当代女性能够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女性当代艺术家却仍然在二级市场处于边缘化的薄弱位置。难道这就是唯一原因吗?难道博物馆、画廊,还有拍卖行不应该为女性艺术家作品的推广做一些事情吗?

至少对博物馆来说,以女性艺术家作品为宣传重点的展览还是能够获得一些商业价值的:201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辛迪·舍曼回顾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0年,还是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人们为了看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不惜花费几小时排队等待。在2012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上,一幅由潘玉良创作于1972年的画作《非洲女人》以747.5万元的价格成交。同样是这一副画作,在6年前香港佳士得举办的拍卖中却是以流派收场。纵观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一些优秀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场上逐渐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追捧。以潘玉良的作品为例,其作品每平方尺的价格在2004年前后约为12万元,之后便一路上扬,至今年春拍已翻涨至每平方尺58万余元。

【相关链接】

女性作品拍卖纪录频刷新 呼吁二级市场给予关注

佟玉洁:女性艺术根本就不存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