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e:科技艺术家 2013-03-07 09:57:44 来源:艺术时代 作者:宋爽
HeHe小组的“绿云”项目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或者说含混不清。因为它并没有给大众提供一个简单的道德标准,而是让当地居民自发地唤起他们的环境意识,并且这个项目所形成的景象非常奇幻壮观,当然这多少有些挑战当地人的接受程度——让一个工厂排放绿色云状气体。

“魔毯”计划

“魔毯”计划

HeHe小组的“绿云”项目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或者说含混不清。因为它并没有给大众提供一个简单的道德标准,而是让当地居民自发地唤起他们的环境意识,并且这个项目所形成的景象非常奇幻壮观,当然这多少有些挑战当地人的接受程度——让一个工厂排放绿色云状气体,不可避免地会让所有看到的人发起疑问。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个项目把本来抽象的气候改变和碳排放问题转化成了可见有形的现实,只要你视力完好,人人都不得不直视这一景象,并且强迫思考“绿云”所想要人们去思考的问题。

海伦·伊万(Helen Evans)与海科·汉森(Heiko Hansen)在巴黎创建了HeHe小组,他们均从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应用信息系毕业,HEHE小组对现有的科技进步进行了天马行空式的改进和转换,他们的作品旨在重新审视现有的科技系统,这些科技和工业与我们息息相关,能量转化、废气排放、有害污染、铁路基础到电子媒介控制系统,他们探讨这些工业与当地居民之间互相呼应的关系,并要赋予这一切以新的社会和批判意义。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法国里昂双年展、巴里蓬皮杜中心、林兹奥地利电子艺术节、卢森堡欧洲文化之都、布鲁塞尔Frédéric Desimpel画廊以及美国圣荷西艺术博物馆。

他们将科技发展看做一种分形图像,处在原始发明(original invention)的中心,周围环绕着一群落后的、日益边缘化的创意。他们认为科技创新不需要建立在传统发明之上。基于这个理念,他们用艺术家式的手段完成了一个逆文化工程概念的机械作品:这个作品从发明的原始本意出发,并重新构想了一遍设计过程,进行了全新设计。因为他们认为每个设计的完成都有其社会及历史原因,一个发明创造之所以最终以我们所认知的形象呈现出来可以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但如果你逆向思维,就可以想见任何发明本身都可以有无数种模样,并且如果当时把那些被淘汰的设计延留至今的话,我们依然会觉得合情合理并且拿为所用。HeHe认为火车就是介于都市化、车辆设计以及自动化之间的产物,火车让旅行更富有诗意。HeHe在巴黎环城铁路(La Petite Ceinture)的启发之下,制造了一辆迷你火车,然后在上面加上了仅供一人坐卧的魔毯(Tapis Volant)。

这辆只能坐一个人的火车向我们提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真实和真相(real fiction)的差距,这辆迷你火车挑战着整个交通系统的“美感”—我们已经对目前的交通系统形成了既定的认知:车辆、行人、斑马线、红灯等等,这些事物无所不在而我们也不会对它们的存在产生任何质疑,这辆单人火车多少显得可笑,而这就是HeHe想要达成的效果。

在过去的十年间,有许多新的词汇出现在媒体和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比如生态可视化、碳补偿(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食物里程(指食物从产地到消费者餐桌上的距离,包括了从原料到加工处再到市场及消费者家中的运输距离总和)等等。这些抽象的概念意味着量化个体责任的趋势已经形成,科学家们可以凭借这些数据找到应付气候剧变和能源枯竭的难题。基于这样的理念,HeHe开始酝酿他们的“绿云”项目(Nuage Vert)。从2008年的2月22日到29每天晚上,HeHe的“激光绿云”都会在赫尔辛基的天空出现。他们的构想是:在发电厂烟管上方依据烟雾的轮廓采用激光画出一小片假云,用绿色激光云雾的大小表示城市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这种独特的指示器能让市民直观地体会到能源消耗的状况,方案在具体执行中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即:形成双轮廓烟雾影像的各种仪器和技术,包括大功率的绿色激光扫描系统、监视调控设备、红外航空摄影测量系统以及互联网;由发电厂或工厂负责人提供的资料和实时数据支持。HeHe认为,在工业时代把工业烟雾和污染概念捆绑在一起赋予其新的意义,不失为一种城市环保新理念,在发电厂废气镭射投影的壮丽景观外,“绿云”还是一个开放空间、一张画布,让公众对我们消费者、浪费文化提出质疑,由此提供另一个层面来解读作品──既高度可见又被人忽视。

“绿云”项目(Nuage Vert)的深层涵义是,法律法规可以通过物化我们的环境问题并且让它在一个生态项目上很具体的体现出来,这样看似遥远的环境问题就可以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绿云”项目与其他项目的研究方法不同,一个颇具规模的灯光装置将被嫁接在当地的工业污染地标之上,以此警醒公众,引发广泛的讨论,并尝试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

“绿云”项目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或者说含混不清。因为它并没有给大众提供一个简单的道德标准,而是让当地居民自发地唤起他们的环境意识,并且这个项目所形成的景象非常奇幻壮观,当然这多少有些挑战当地人的接受程度—让一个工厂排放绿色云状气体,不可避免地会让所有看到的人发起疑问。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个项目把本来抽象的气候改变和碳排放问题转化成了可见有形的现实,只要你视力完好,人人都不得不直视这一景象,并且强迫思考“绿云”所想要人们去思考的问题。这个项目选址也颇为用心,他们选在具有深厚文化背景和特殊地理位置的赫尔辛基的罗霍拉赫蒂,这里曾是一个工业港口,后来成为赫尔辛基的现代化居住区,能源消耗与日俱增。(芬兰赫尔辛基每年电力消耗增长率超过2%,这意味着该市每年排放出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

其实,“绿云”项目在2003年就开始酝酿了,当时海伦住在巴黎郊区,他的窗外有一个废气的垃圾焚化炉,烟囱里冒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在天空中显得尤为壮观。有一晚,正当他琢磨着如何能给这些水蒸气染上色彩时,风向突然变化,这些冒出来的烟开始朝向他家的方向刮了过来。这个变化让他感到一丝恐惧,并最终激发了他想要一窥这些“云雾工厂”背后的功利主义功能以及社会学背景,“绿云”项目从这时开始逐渐成型。

【相关阅读】

异数39°——科技相悖论

艺术品市场打响科技战

新媒体艺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结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