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骧的上海乡愁 2013-04-01 11:50:57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专稿
对画家贝家骧来说,老上海是一抹无法忘却的乡愁。旅居澳洲二十年,时空的距离像酒麯发酵,终于在他的画笔下不可抑制地倾泄、弥漫,一系列老上海题材的油画犹如陈年老酒,一坛坛地开封了。

贝家骧油画作品

贝家骧油画作品 售价:150万元

对画家贝家骧来说,老上海是一抹无法忘却的乡愁。旅居澳洲二十年,时空的距离像酒麯发酵,终于在他的画笔下不可抑制地倾泄、弥漫,一系列老上海题材的油画犹如陈年老酒,一坛坛地开封了。

老街斜阳

一缕阳光斜照着老街,逆光中深黑的黄包车背影,乌黑中映着一层光晕的棉袍,泛着旧报纸黄的商号,背景是沉淀斑驳的老房子。一眼,就使人无可救药的坠入老上海的乡愁之中。

1953年出生的他,说那时上海的弄堂巷子还几乎完全保留了老上海的味道。街头的洋车礼帽、商幡铺号,迷离百乐门,丰盛永安大楼,还有中医世家严格的家规,以及时而打闹嬉戏的记忆,甚至是儿时趴在地上打弹子的情境,近年来浮上他思绪的频率是越来越高,十年前就动了描绘上海的心,五年前终于做了一次尝试,去年开始则让记忆和乡愁的潮水,冲开了自己又一波艺术创作的闸门。

老上海是什么?是弄堂老街石库门,是租界洋楼梧桐树,是大世界是南京路,是一扇窗棂是一块石雕。但对画家来说,老上海似乎首先是一种颜色:黑白为主的基调,靛青墨黑淡灰暗黄。油画本来讲究色彩、影调、造型的真实立体,贝家骧功底深厚、深谙其道,但是记忆的题材,显然无需太多的色彩,似乎黑白之间的细微的灰调子层次天然就是乡愁的颜色。压缩,拉平,似乎也很吻合经年来贝家骧创作越来越抽象的风格。

西方油画世界孜孜以求几十年,贝家骧的色彩似乎有点自觉不自觉地皈依中国韵味了。这大概不仅是源自早年学习画国画对黑白世界的认知,这种主观颜色主体韵律的写意感,本来就是中国艺术中天生浸透、滤也滤不去的本能,画家能画出,读者能读懂。

贝家骧的这一系列创作,黑白影调之中的区别感层次感越来越丰富细腻,场景一幕一幕翻过,记忆一层一层唤醒,色彩一丝一丝、一块一块吐出,暗黄、暗绿自然随形象题材洇染层叠,颇似斜阳余晖之丰富深沉。贝家骧说,他从小就对夕阳有一种很特殊的体验,眼里看到一层层绚烂美丽的颜色,心里看到的却是一丝丝、一片片或伤感或空灵或悠远或超越的世界。

那,不正是乡愁的颜色吗?

贝家骧油画作品

贝家骧油画作品 售价:150万元

都市幻影

所谓“十里洋场”、“灯红酒绿”上海滩,百乐门舞厅是老上海最典型的意象之一。时有诗曰:“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

摩登时尚,极尽奢华,名流出没,风云传奇。尽管1954年百乐门就被接管改建,但她很长时间里都被人们津津乐道。百乐门的霓虹幻影风尚潮人,穿越,穿越,竟成了贝家骧绘画实验的对象。重重人影,缕缕灯光,目光迷离,轻歌曼舞,恰恰成就了贝家骧动感的笔法、色块,模糊的光斑、边界线。贝家骧写意的笔触用来描绘大世界印象也是淋漓尽致。纷繁杂乱的广告牌、穿梭来往的行人,画家画得很酣畅、诗意。

贝家骧的一生都在追寻艺术。小时候学国画,一次苏联油画展让他迷恋上了油画的表现力。上山下乡时画,大学里画,大学留校继续画。1982年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研修班,在中国最优秀的古典油画大家指导下,和中国最优秀的一批青年画家在造型、影调、色彩、笔法、肌理等油画技法表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的高度,艺术创作也日趋完善成熟。然而,艺术的境界不是一个结果,艺术的生命在于不停的探索、追寻。油画的表现力究竟如何进一步提高?艺术的内涵究竟是什么?生活和艺术地位本来已经稳定甚至还很优越了,贝家骧还是带着对艺术的追寻走出了国门。在墨尔本美术馆,临摹西方油画原作,痴迷地研究着边缘线等此类一点一丝的微妙油画技法。他知道,尽管艺术不等同于技术,但是艺术的秘密得渗透在技术之中,不经意间一根线条一抹色彩一个形象一幅结构,透出艺术家对生活、对世界独特的感悟。在澳洲日复一日的运笔着色当中,贝家骧理解了真正艺术的表现力,就像禅的启悟。

贝家骧油画作品

贝家骧油画作品 售价:150万元

历史风云

上海的繁华摩登、市井风情,掩盖不了她在近代中的历史风云。贝家骧的油画定格了几幕历史,构成了上海乡愁系列不可或缺的部分。

1948,南京路。老爷车、有轨电车,拥挤示威的人群,纷飞的传单,在繁华的商铺中中形成一种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张力,惊心动魄。画家的驾驭却是错落有致、从容有序自然的天空和白色衣着、汽车反光给画面,和黑压压的人群、建筑,形成一种节奏美感。

“五卅”之后的街头即景。早晨,形色匆匆、忙于上班的人流在一滩血迹前停步,察看、指点、议论、猜测。中国书写式笔法,使自行车、衣服褶皱有了活生生的动感、气韵,这也正是绘画的魅力、功力所在。

历史人物。鲁迅的犀利,瞿秋白的儒雅,宋庆龄的高贵娴静,背景是无尽的进步文化力量。还有,难民,形容枯槁、神情麻木无奈的难民。这一切,都是上海。
画的声音

二十年旅居澳洲,回沪省亲贝家骧多选择住在上海老弄堂的酒店。去年应朋友之邀在上海锦江乐园附近一个小区住了下来,安心创作。六十年的上海记忆,二十年的海外游历,沉淀出一湾深沉的乡愁,他平和、快乐地随心而画,公寓里很安静,很平淡,尽管路旁的车声人声不是穿来,但更清晰的却是画笔在画布上摩擦的声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