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六大获奖案例分析(附图) 2013-04-13 21:20:27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周瑾
2013年4月12日晚6点,以“地方重塑”为主题,最终6大案例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公共艺术大奖”,他们分别是《尼日尔建筑》、《纽约空中步道公园》、《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21海滩单元》、《厨师、农民、他的妻子和他们的邻居》、其中《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获得一等奖。

作品图

作品图

《提乌纳的堡垒文化公园》

艺术家:亚历杭德罗·海埃克&艾莉娜·卡达尔索

时间:2006年——持续中

地点:委内瑞拉加拉加斯隆加雷大街

形式和材料:建筑/多种材料

委托人:自我委派

研究员:彼得·莫拉雷斯

该项目选择了一座被废弃的停车场用来开发公园,这是一场由建筑师和艺术家主导的新兴集体文化运动。艺术家致力于打造非城市主义,将人,物,地形有效的打造起来,使目前的局面再平衡,体现社会责任感。这个项目没有获得任何资金的赞助,但是却获得很多环保材料,得到了60个集装箱的赞助。回收来的船运集装箱被组合在一起,转换成多元的模块元素,配置成各种功能的空间并且能够逐步增长,并且充分的使停车场周边贫民区的居民充分的参与进来。这个项目的另一个目的为了利用自然改善当地的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

几年来,该项目的占地面积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座城市文化公园,不仅建立起办公室、教室、餐饮、绿色和体育区域,还计划通过举办工作坊和开展活动来促进各类艺术和科学的发展。目前,计划中的五个项目已经完成了两项。公园现有一家商店、一座自助餐厅、一个广播站和一个音乐编辑台。每天有超过500名儿童和青少年前来参加文化和艺术活动。

公园的名字引用自附近一个军事基地的称谓:提乌纳堡垒。提乌纳是当地一位英雄的名字,以他的名字命名是为了让团队回归这个名字本身的自然和社会意义。艺术家们没有将改变社区面貌的希望寄托于政府体系,而是依靠民间的力量来推动公共艺术,体现出创造性、连贯性及其改善当前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能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