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美术馆大战 2013-04-25 09:35: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晓峰
中国人心中储备唯数不多的艺术地标——卢浮宫,这也是每年都有中国老板进行商业包装,让艺术家或者背后的赞助人送一批钱给他们,然后就能获得参加卢浮宫头衔的美术大展名额——中国艺术家在渠道有限的平台上,对这样国际背景的展示平台大都没有抵抗力,这是题外话。

陈晓峰

中国人心中储备唯数不多的艺术地标——卢浮宫,这也是每年都有中国老板进行商业包装,让艺术家或者背后的赞助人送一批钱给他们,然后就能获得参加卢浮宫头衔的美术大展名额——中国艺术家在渠道有限的平台上,对这样国际背景的展示平台大都没有抵抗力,这是题外话。正题是2013年卢浮宫拟招首位外籍馆长,本文不去分析法国财政削减了100亿欧元,影响到文化方面的预算。我所感兴趣的是,这种人才机制的换新制度,是否能够给当下的中国艺术界带来新的启发。今日美术馆之张子康下台胞谢素珍上和宋庄美术馆栗宪庭下方蕾上,其中方蕾看上去是新秀,如果你知道当年尤伦斯进驻中国之前是她一人在操办,你就知道此女子之生猛而并非只是吃素的——宋庄美术馆未来也将有望“崛起”。加上早前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实现权力交接棒,70后策展人卢迎华上位黄专辅佐,无独有偶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也大换血,沈其斌下黄冰逸上,都已经相对低调的换人到位,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的德美术馆馆长人选还不明朗。南京药艺术馆创办人、旅美著名艺术家黄药新的一年正准备尝试把药艺术馆整体搬到网络上实现虚拟的网上展览,并拟在798开辟药艺术馆诊所,形成针对性的线上线下的社会互动,改变资源消耗巨大的实体美术馆的短板。而银川美术馆项目操盘手吕澎更是在新浪微博直呼浩大的艺术教育体系培育却不了专业化的艺术管理人才,要提醒他的是,别忘了他也是美院教授。而精神病艺术教父郭海平建立的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则开始生效,南京市鼓楼区政府已经邀请他进驻,给他提供场地和项目经费,进行对接——一个针对精神病人的艺术介入项目,最好完美的实现了连锁性质的扩张,让艺术的社会效能积极的释放了出来。最务实的可能要属上海系的昊美术馆聘请了前阿拉里奥艺术总监韩国人尹在甲做艺术总监,意图应该很明确吧。当然褪色和暗淡的是,担任过馆长之职的栗宪庭、费大为、陆蓉之等“老人们”。中国的美术馆选人机制并不透明,都有一种“临时工”的性质,甚至挖掘的都是关系户,因此到后期这些美术馆就变成了大腕利益狂欢的舞台,甚至变相沦为商业机构,失去了美术馆应有的对艺术生态的平衡性。

值得一提的分析是,今日美术馆人选变动。年前随着长达8年“卖身契”的“老人”张子康到新疆履职,台湾籍空降兵谢素珍新官上任,其实“肥水”也没给流到外人那里去,更像是一名寻求职业发展空间的艺术经理人,罕见的完成了自我职业的“三级跳”,从中央美院美术馆,到雅昌,再到今日美术馆,可谓移动能力相当强,可见此中年女人的好人缘——而新东家具备上也能维系之前张子康塑造美术馆的总体风格,所以我的判断谢馆如果不是强势牌,对今日举行大修大补的可能性不大,做得更精致可能性形象空间就比较大,当然国际化也是今日美术馆所需要发展的一个方向——无论如何今日美术馆都需要一个新形象输出的时候,这是新馆长所需要拿出的本事,而不是把自己立在民营美术馆老大的位置上——不过要提醒谢馆的是,今日和之前两家老东家性质完全不一样,中央美院高校科研单位,雅昌是业务型偏重的企业行为,所以当年的指标性都不强,而社会化更明显的今日,可能就需要显示一个馆长风格的时候了,最重要的,今日美术馆在主推的成功艺术家泡沫破灭之后,它还能出什么牌,这才是谢在任所面临的真正考验,有一点她不能厚着脸皮继续延用今日美术馆的那些成功秘诀。美术馆面临的是全球资源的整合,而不是一个区域的需求,这将成为一种共识,而在国内首开明星模式成功的今日美术馆,下一步需要有新的定位,这些随着新馆长上任之后会付出水面。

以下是每个馆长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考量民营美术馆的运力11个方面的内容:1、如何定位美术馆的展览、收藏行为以及定位2、公众化教育如何对接。3、学术研发能力可持续性在哪里。4、资金可持续的来源。5、馆长的人选变化。6、艺术教育项目。7、国际交流项目对接8、艺术衍生品的开发。9、艺术与时尚化活动项目对接。10、商业展览的比重,11、社区艺术领域的开拓等。

中国高质量的,能够对接当代信息的美术馆非常有限,因此今日美术馆这几年一直成为各路人马的“眼中钉”,不管现在性质的变化,仍然让业界高烧不退——都以此地做展览作为进入艺术界话语中心的黄金通道。另一个经营得还算有动静的华侨城美术馆由于地理关系,虽然亮点不少,但是无法成为行业的标杆,影响辐射能够相对较弱,而持续性的艺术推广计划层次也并不明显。倒是海派的美术馆近些年有一股崛起之势,除了巨无霸形象的喜马拉雅美术馆(证大现代艺术馆前身)之外,私人美术馆在2013年会有出现间歇爆发。而新一轮艺术发展形势,面临的是职业人选问题,一方面国际背景是一个硬要求,另一方面在国内运营方面需要“接地气”。早些一些美术馆馆长大都是策展人或批评家圈内的资源不错,但是在挖掘社会更多层面的关系方面,完全没有经验,因此艺术界需要更跨界的职业经理来推动新一轮艺术结构的调整,艺术才能迈向新的方向。从这个程度上看,中国当代艺术目前的困境,只是标准着艺术新一轮发展关系重新构建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只有在每个环节上重新梳理,才会清晰艺术界的发展未来在哪里?这也可以解释现在为何艺术界满眼是负面消息,而不是分析它未来发展重点所在。

民营美术馆大都“临床”经验都不足,其的特点是没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和特色,都仍然停留在常规态的试探阶段,很容易被圈内既定利益所捆绑,大都在展览上大同小异,没有新鲜的信息输出,这是民营美术馆管理和运作过程中极需要克服和升级的,这个领域需要更多的职业“空降兵”。未来民营美术馆的兴起是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深度调整非常关键的一环,如果对接得当,很容易开辟出更宽广的渠道出来,促进这个行业结构调整,否则将会再次降低公众利益对艺术界的想象力,那么后果不堪设想。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美术馆就没必要多提,可以直接忽略了吧——掌门人范迪安虽然熟谙当代艺术,但是毕竟是官方人,在位这么多年当代艺术没有新的上升空间,反而成为一个共同学术“腐败”共同见证利益的土壤。他照应的那些人,大家心知肚明,只有这类老江湖才能那样脸不红心不跳把关系周全的那么拿捏,但是不要指望这些人能够给艺术界带来清新的信息,他们都是差不多要走向精神性阳痿的老男人的重口味,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和圈子,因此也多少能够折射民间美术馆勃起的意义。官方美术馆馆长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颗有计划的棋子,因此指望这类人物进行有效的改革和信息输出,只是艺术界的善良设想,但是在现实中完全不可能实现,他们宁愿推动的是院士们的展览,也不会把计划留给更加民间性非主流艺术的展览机会。顺便补充一句,中国艺术界只有在这个角度上有深刻的反省和主动拒绝,才能找到艺术的快乐感和幸福的追求方向,否则永远都被并行在权力的轨道里。庞大的美术馆复兴计划,很可能被落到少数人利益的手中,中国文化出现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因此中国的美术馆活力不在官方,而是在于民营和私人美术馆的兴起,这也可以谈得上是文化上的一种民间“自救”行为。

现有民营美术馆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地产富二代背景的,诸如北京系今日美术馆、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南京三川美术馆的企业型社会化美术馆,它们的重心在于创造新的艺术运营框架和关系,最终目的就是能够确保营收平衡;这些美术馆都是地产富二代出身,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运作过程,加上现在的环境也多少支撑民营美术馆运营的条件,因此它们大都锐气有余,但是判断不足——很多时候仍然停留在美术馆馆长在做社交关系,而不倒成为一种艺术价值判断的趋势。今日美术馆经过这些年的平稳发展,显得比较老谋深算,但是要谈得上多么出类拔萃,我觉得值得再讨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倒显示有“大上海”新贵的做派,尤其是其释放的信息大都和“城市生活美学”有关,是近些年相对活跃的一个地方,其365天城市艺术项目,以及艺术衍生品连锁店的计划,都走在新一轮美术馆发展的前列,但是坊间质疑的是,这些运作是以资金为担保,比如衍生品计划798站就迟迟没有开张,而且馆长沈其斌也调离。南京三川美术馆刚刚开馆就大手笔出场,勇气可嘉,就看看会不会“早泄”的问题了——因为几乎所有美术馆都是这样的方式粉墨登场的,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很快这种气势就会受挫,希望量力而出,还是一句老话,“别炒冷饭”。这类美术馆面临的问题是,仍然高大高举做展览,是不是一种好的方式,我觉得这将是值得重新界定的问题。而如何组建一个充分协调的运营团队,是这些美术馆不断需要考虑的。

第二种是金融系出身的,这个以之前大肆笼络人才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为典型,这个美术馆基本就是资本大鳄布下的一个艺术资本网络,背后可能会有诸多资本托手和金融运行手段在里面,因此非常值得业界关注,现在最不能确定的因素是,否则会受到之前馆长问题风波的影响,弱弱的问一句何炬星还好吗?这也是国内银行机构组建的一个美术馆,我想它的一举一动都值得业界高度关注,从上海的分馆一系列大动作可以窥视,比如做个影像展广告就遍布全国省会城市机场,当然主要运作趋势也可以看出,金融资本和艺术品联手的艺术金融衍生案例,但是缺少了“经典”二字,因为之前被反复炒作的中国当代艺术终究还是“扶不起的阿斗”。这类美术馆是一个炒作这30年成名艺术家的又一个大本营,但是现在这些被国际艺术藏家正在抛售的“产品”,他们还好意思重炒一遍吗?当然不可能让那些作品砸在自己手里,这也是考虑银行性资本的力量,当然别忘了它们“血滴子”的基金,而不是来给艺术界做善事的。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尚在胎腹中的,被艺术史炒作专家吕澎事先就张扬起来的银川美术馆,显得非常诡异,不是说投资老板资金有多大的问题,而是把当代艺术这样一个概念卖给不发达地区银川,是不是合理,是不是还有其他更好的做法,我觉得这也是给吕教授的建议——只要反问一句,把当代艺术空投到那个地方,那边的人民有没有需要呢?资本运作的目的其实就很清楚了。我不知道吕教授为什么就吸取贺兰三烂尾楼和成都青城山项目的教训,一而再再而三搞这种“巨无霸”项目,这种奥运项目思维实在有必要反思,而不是以此为荣。毕竟,你也过了需要证明自己能力的阶段,不需要这种大体量,而需要的是科学合理合适的美术馆来正确引导资本家,而不是被资本家跟在屁股后头的项目所失去了文化人所应有的态度,开发阶段,看似你是强关系,但是随之可能圈地成功,很可能就是弱关系了,之前李小山操作的南京四方美术馆也是一个案例,希望李小山有机会能够写一篇为什么不再做这个美术馆馆长的内幕,而不是躲避到南艺美术馆再想重复之前的昙花一现的“开幕盛况”,我觉得都是非常无耻的行为。这也是这代美术馆馆长的不负责,都是高调的上任高调的整合一线资源,最后就没有影子了,一些关联艺术家利益是实现了,但艺术界更多艺术家的利益就被无形中剥削了。外界得到的信息都是老板不靠谱,我想不应该这么简单吧。

第三种私人美术馆的崛起,这里典型的有刘益谦和王薇一对活宝夫妇一手打造的上海龙美术馆;酒店地产投资商郑好筹措中的昊美术馆,以及印尼藏家余德耀创办的德美术馆。其中,龙美术馆整合的是社会资源路线,然后提升馆藏的作品价值,然后通过关联的拍卖公司再上拍等运作路线,应该是其未来的重点手段。而印尼藏家余德耀只是一种投资手段,卖下最贵当代艺术作品的他的赌注全押在市场明星身上,我不知道他懂不懂中国的国情,因此他每每需要艺术史线索中的作品来安慰自己,但愿他能够一直做好梦,不说你是投机还说谁呢?昊美术馆还是把艺术交易故事放在商业楼盘里,倒是一个非常符合商人的现实之举。旅美艺术家创办的药艺术馆,其核心观念是通过小型的艺术社会实践来推动体制化美术馆的弊端,创办人黄药更是希望在2013年实现网络美术馆的观念,让社会更多层面分享艺术的实践,而不是艺术圈子化的利益游戏。无独有偶,郭海平创办的原形艺术中心也是出于打破既定化美术馆的玩法,扩宽艺术的社会化边界,这也是未来美术馆的实践意义。他们的难度在于用个人资金在做政府本应该做的社会修复工作,用一己之力在坚持和推动,因此步履艰难——和商人投资民营美术馆观念和层次又完全不一样。民营美术馆出现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姿态,最后偏离方向,甚至运营不善,这其实不能抱怨老板的短视行为,而更多的是所聘请的美术馆馆长自身的妥协,以致最后很多都偏离了目的地,第一代民营美术馆都基本倒下了,就是最好的例子。艺术圈的每个个体本身的内心都是澎湃的,但是这些年过多的被掩盖而无法自然的流露出来,太需要一个合适的窗口给这个群体一个情绪的发泄,我想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崛起,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而前提是这些美术馆能够还原这个生态系统干净的一部分,而不是成为“炒剩饭”的基地组织。我想这是可以值得期待的,毕竟投资人不是傻子,美术馆的管理终归都要迈向职业经理人制度方向发展,从而从更多层面上来保障一个美术馆相对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美术馆才能对各方有效率而言。当然,馆长和投资人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因此我的观点是,与其满足老板的爱慕虚荣的心理,不如给老板一个清晰的规划和定位。

艺术圈犹如娱乐界一样“大哥做关系,天才做项目,玩家搞演员,骗子搞资本运作”,民营美术馆资本背后可能都存在一个“血雨腥风”的江湖资本游戏。特别需要指出来的是,民营性质的美术馆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概念,有很多约束和不稳定的因素在里面,很多投机的成分在里面,包括商业地产投机和作品资本推手投机,但是重要的是这些开拓者做出的努力,则又是推动美术馆往新方向做出变化的吃螃蟹者,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不同的老板对于建设美术馆独有情钟,近期的一个案例就是甘肃银川地区号称要投资10多亿打造美术馆。加上去年声势浩大开幕的南京三川美术馆,行情上看,现在又是一波美术馆兴起高发时间段。大概艺术界早已忘记了1999年之前第一拨民营美术馆败下阵的“伤疤”,它们都留在那个艺术时代的泡影中了。而新一轮美术馆需要的资源配置正是艺术界所需要重新讨论的问题,其中人才就是一个重点环节。艺术界显然不是一个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行业,这么多美术馆蠢蠢欲动都无法让这个行业往美好的向往,近些年除了内斗和内耗之外,暴露了这个行业的家长里短,从来都没有从更大的生态系统层面,达成一个共识,美术馆方面也是潜在的“杀手”,负有相应的责任,因此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美术馆就是重要的介入渠道,如果美术馆能够引导新兴的艺术关系出来,那么等于释放了新的改革信息,那么就会调动更多层面的变化。这也是讨论美术馆重要性之所在。

回过头来再谈美术馆人才。正如票房收入高达13亿收入的《泰囧》制片人陈祉希认为,“电影圈里,大家的能力还是欠全面,我是中戏2000表演系本科毕业,现在去长江商学院学习,也希望将能力提升到更高、更宽的界面”。艺术圈也如此,各个方面人才视野和能力方面极需要提高。我不知道在这方面的信息如何消化??中央美院每年都有类似“太太班”,但是更多的都是在镀金层面,而没有输出统筹能力特别出众的多样化人才,运营人才的匮乏与艺术机构的井喷形成了鲜明的反思。很难看出中国美术馆的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这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直接造成了学术价值的流失。很多美术馆运作最后都成了派系利益寄生之地。比如上海美术馆举办的上海双年展就被朱其批评为是“国美”双年展。我的观点是邱志杰就应该住“汉庭”,连这么明显的“国美”系占用了艺术圈宝贵的资源,做成区域化的双年展,你难道还想住迪拜七星酒店?

中国的美术馆大戏刚刚拉开,缺人就是最好的一个信息反馈,过去都是因人设岗,现在美术馆诸多,这个行业的竞争力自然就上来了。从某种程度上看,美术馆馆长推出的艺术举措是艺术界的一张晴雨表,但是当前中国的美术馆还缺这方面的自信和能力,更多的还是疲于化解高消耗展览所带来的压力。但是在新一轮蓄势待发的美术馆兴起面前,又将是艺术界的胃口重新吊上来,而这一轮也将关系到更多的接口,更多的纳入到社会化的系统,让人重新发现美术馆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新一轮美术馆人员变动风波,以及美术馆高端人才的匮乏,折射了艺术界的真实需求,也是整个行业会变好的一个重要刺激信号,只要这些基础设置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力,中国当代艺术的平台就越来越大,输出的信号就越强,当然,值得担心的是,国内美术馆未来一段时期内开启的“换岗潮”,但是资源仍然可能掌握在同样利益诉求的那拨人手中,这也非常需要警惕的。我们需要有新的关于来自艺术顶端层面设计的方向性共识,美术馆馆长的人选是不是在同样利益轨道里滑动,就是一个考验,而透明化的竞争和选择是最好的方式。

中国现在是艺术猛然勃起中的大国,到处都在建设美术馆和艺术机构,但是运营前景都并并非那么星光灿烂,除了今日美术馆背后有强大的地产商富二代背景,并早几年就抢占了有利位置之外,其他美术馆的运营都面临尴尬。2013年将是中国艺术民营机构重新崛起年,尤其是上海系的美术馆将带来新的冲击,而宋庄那么多兴起私人美术馆都需要寻找出口,好好才刚刚登场。因此这些。反而是北京系美术馆有些审美性疲劳的“随波逐浪”,大概和之前的用力过猛有关。在商业性外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撤退的大背景下,比如尤伦斯抛售风波,伊利比亚卷入洗钱风波,阿拉里奥为主的韩系画廊大撤退,以及欧洲F2画廊退出798等,当外来的和尚也不好念经的时候,恰好留给国内的民营美术馆更多的想象空间。“重要的不是美术馆的多少,而是参与的人在不在艺术界内部,以及他们对建构美术馆的视野。”卢迎华接受南方媒体采访如实说。

【相关阅读】

陈晓峰:798的钱去哪里了

陈晓峰:水墨的单相思

陈晓峰:艺术界的开春矫情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