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如何输出自身的价值观是美术馆策展中的重要考虑 2013-04-23 16:20:18 来源:《收藏·拍卖》
公立美术馆一向与它的身处地关系密切,更有人将美术馆誉为该地区的最高艺术殿堂。无论是作为区域美术馆或者学院美术馆,所在地的属性深刻地影响着美术馆对展览的定位和构建。

王璜生:如何输出自身的价值观是美术馆策展中的重要考虑

王璜生

公立美术馆一向与它的身处地关系密切,更有人将美术馆誉为该地区的最高艺术殿堂。无论是作为区域美术馆或者学院美术馆,所在地的属性深刻地影响着美术馆对展览的定位和构建。特别是2000年后不同性质的双年展风起云涌,除了展现展览的国际性视野,美术馆应该如何立足于当地参与到这些国际语境下的讨论中,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展示场所?我们邀请到长期作为美术馆掌门人的王璜生来探讨“美术馆中的策展”。

记者:您对每年要做多少展览有特别的规划吗?

王:没有特别规划,主要从馆长和美术馆的定位出发做相应的规划,数量没有要求,而且数量并不代表展览质量的好坏。过去在广东美术馆一年可能做60个展览,但依然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出品。央美美术馆现在一年做大约20个展览,它是背靠学院的高端美术馆,因此我们会选择学术性更强的展览,布展、作品、邀请的展览都要求更高、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教育活动也更加丰富,有深度和高度。基本上,美术馆的展览分为三个方向,第一是美术馆自身策划的展览,我强调既要有历史的观点又要有当代的体现,不仅要有展现当代艺术的现状的展览,还要有对过往历史的梳理。传统的展览如果有当代的策展理念、手段、研究方式的介入,能做得很好。第二是国际展览的引进, 像2011年“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和2012年“阿涅斯•瓦尔达展”都是代表,在中国较少有机会能看到外国作品的原作,因此希望借这个平台多引进外国艺术。第三是和学院的互动,包括美术馆部分馆藏来源于在央美学习过或留校师生的作品,它们反映了新中国青年美术的一种状态——这些大师们在年轻时是怎么样的。另外美术馆内还开辟了“项目空间”,为教学服务,提供给我们策展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展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记者:无论是在广东美术馆还是央美美术馆,您都策划了一系列的双年展,为什么要坚持制作双年展?(图1)

王:双年展是一个国际上比较时髦的说法,并没有规定要每两年举办一届,这里也泛指类似的三年展、五年展。以城市名命名的双年展在相当程度上联系着城市的精神面貌,从该城市辐射到的周边地区为母体,研究区域文化以及对敏感话题的发酵,从文化等诸多领域提升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域的社会影响力。展览周期性地举办,这样的持续性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保证社会影响力与文化前沿性的相互兼容。

每届的策展人、主题,以及作品都可能不一样,下一届可能是对上一届的持续讨论,也可能是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从美术馆自身的立场和关注点出发考虑的。例如2005年的第二届广州三年展,“三角洲实验室”就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区域的地理位置所代表的发展中地区的特殊样式为研究起点,由广东地区出发延伸至东南亚、亚洲地区,在全球语境下展开关于特殊现代化模式及当代艺术文化现象的讨论,是一种立足广州,从广州出发以点带面的讨论。之后2008年的第三届广州三年展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与后殖民说再见”,由于主题自身的敏感性,激发了人们更多的批判性思考。

而在央美美术馆策划的“CAFAM超有机”和“CAFAM未来展”则是从学院出发,更具学术性。我喜欢美国惠特尼双年展,很注重关注本地艺术家,我们也是从本地出发介绍新艺术和新生代的艺术家,展现我们关注的话题和现象。像2011年“CAFAM:超有机”的出发点就是在学院背景下组织一个当代实验性展览,在学院学术背景下考察当代艺术,构建以学院文化精神为出发点的一种国际学术论坛。人类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探寻都有一种渴求,这种渴求会引发人们一系列的思考,这个展览从身体、机械、城市、生命政治的角度来探讨,展览就是对思考的整理。而2012年的“CAFAM未来展”则是中国青年艺术独立和严肃的生态报告。

【相关链接】

【99专访】王璜生:践行“天方夜谭”的美术馆理想

王璜生:美术馆应介入当代历史 普及需考虑受众

威尼斯双年展“权威”神话的破灭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