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如何输出自身的价值观是美术馆策展中的重要考虑 2013-04-23 16:20:18 来源:《收藏·拍卖》
公立美术馆一向与它的身处地关系密切,更有人将美术馆誉为该地区的最高艺术殿堂。无论是作为区域美术馆或者学院美术馆,所在地的属性深刻地影响着美术馆对展览的定位和构建。

如何输出自身的价值观是美术馆策展中的重要考虑

图3

记者:您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当您要举行个人画展的时候会与策展人合作,您怎么看待自己与策展人之间的合作?(图3)

王:当我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会“很放手”,画家平常只是自己创作,然后偶尔将作品拿出来与朋友分享,但是如果要做展览,会和策展人做深入的讨论,我会注意聆听他们对我作品的评价和策展的思路,比如他们说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在画册上呈现整个脉络等等。当时做托尼•克拉格展览的时候,克拉格也亲自飞到中国,在展厅内与策展人沟通,自己移动作品以求更好的现场效果,艺术家在策展中要亲力亲为同时要相信策展人。

记者:2012年末您将自己多年在美术馆中的经验集结成册,发表了新书《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引起巨大反响,除了自己的书外,您还觉得有哪些好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术馆的运作?

王:知识生产是美术馆的核心动力,现在的美术馆日益注重与群众建立关系,在其发生的一切与艺术文化相关的生产行为,即知识制造、传播、交流、保护、再生产的一系列工作,都应构成“知识”的意义及价值。我平常工作繁忙,并没有太多空闲时间阅读,但是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黄光男的《美术馆管理》和大卫•卡利尔的《博物馆怀疑论:公共美术馆中的艺术展览史》。《美术馆管理》是我刚进广东美术馆没多久的时候读的,对我印象很深,里面谈到的很多关于美术馆的管理理念、文化政策、行销策略与营运实务等方面的内容对我非常有启发。《博物馆怀疑论》则展现了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机构的诞生、演变和衰退。作者认为美术馆的公共角色在于它们如何影响艺术的观看方式:美术馆通过自身建筑空间、收藏的作品和给出的特定背景“引导”观众观看作品,美术馆必须考虑到研究人员、策展人和建筑师的角色定位。作者通过对某些特殊的美术馆和藏品发展历史的分析,试图说明什么是公共美术馆和提供正在转变的公共角色理解。这提醒美术馆必须寻求新方式让艺术和现代生活结合。

图注:

1、 2005年第二届广州三年展 “别样: 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展现场图

2、 2012年“托尼•克拉格:雕塑与绘画展”展览现场

3、 2012年“后雅兴——王璜生艺术展”展览现场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