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
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决策是如何出炉的?
虽然预定4月28日就将开放展出600多件国宝级文物,但南都记者日前到访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发现,林缉光捐赠品尚无一件抵达博物馆。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林缉光捐赠品已经运到香港,但还未运回新会,博物馆4月28日之前无法完成布展开放,预计至少要等到6月份。工作人员称,因展品珍贵,博物馆建设时已有防盗设计,具体设计则是红外线防盗,与警方110直通。
新会区政府出资2443万元
据新会区人大常委会外事侨务工作委员会主任戴健松介绍,2007年下半年,林缉光回乡探亲时向新会区外侨局表达了捐赠国宝文物回乡的意愿,林缉光认为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源于中国,应该回归中国,这是他多年的心愿。新会区外侨局向新会区政府汇报了这一情况之后,与林缉光达成了共识,“从政府拍板,到博物馆选址筛选和论证、洽谈捐赠文物清单等前期工作,前后经过大约半年时间。”戴健松说,林缉光艺术博物馆选址于新会动物园内,不算地皮在内,新会区政府共出资约2443万元。
“现在只能看到图片,还没有文物运抵”
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初定于4月28日正式开放。美国纽约时间2月17日至24日,林缉光在曼哈顿举办了“国宝回归告别纽约展览会”展出后,便正在对文物进行包装整理,交付托运公司。新会区文广新局和林缉光的对接也正在进行中,但现在只能看到图片,还没有文物运抵。
博物馆的日常运行与维护工作由新会区博物馆负责,一楼展厅为公共文化展厅,接受外部展览,二至四楼专门展览林辑光个人的收藏品,“具体怎么运作,收不收费暂时也不清楚”。新会博物馆馆长黄炳壮称,这批文物的到来对于新会是一个品味的提升。至于外界质疑藏品真假,他表示,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它们管理好,“藏品性质无法确定”。
馆名加“艺术”二字 反映当地政府疑虑
据新会当地一名操办林缉光艺术博物馆事务的人士透露,对林缉光藏品真实性,新会区政府并非没有耳闻,在操作过程中也多有考虑。如该博物馆最初就想叫作林缉光博物馆,但后来还是加上了“艺术”二字,因为即使存在工艺仿品,不具有文物价值,也会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这样可避免风险。他也承认无法判断林缉光文物藏品的真实性,但认为不应否认林缉光的爱国心,实际上博物馆并非赢利项目,林缉光也没有藉此项目向政府索要补偿。
新会区政府花费近2500万元兴建博物馆,即使林缉光项目最终泡汤,博物馆也可改为他用。针对不少本地网友的质疑,他认为也与林缉光艺术博物馆选址有一定关系,因博物馆设在新会动物园原址,而动物园随后被废除,不少新会人以为是林缉光导致动物园被废,因此颇有怨言。
对话
林缉光:我是有备而来的
就各界对600多件国宝文物的质疑,南都记者日前联系了林缉光。其通过电子邮件回答了记者提问,称国宝回归社会上的反应好与坏都早在他的意料之中,“换句话说,我是有备而来的。”
“王南健纽约拜访敲定捐赠意向”
南都:您何时决定将文物捐回家乡?
林缉光:我并没有选择今时今日将国宝回归,那只是时间的自然巧合而已,即如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会在这21世纪重来也不是我们选择的一样。
记得八年前,胡锦涛曾经说过希望流失在外国的国宝能回归中国,我那时就想我收藏的宝贝回归是时候了。过了半年左右,江门市长王南健率访问团九人到纽约,我不认识王市长,但他似乎早已知道我纽约“世阳堂”为“海外小故宫”,虽然他们在纽约的时间只有一天,但一定要到我家来看宝,那怕只有二十分钟至半小时即可。他们看到了像满山满谷的国宝被迷住了,最后他们问我如果政府给我盖一间博物馆,我是否愿意将部分国宝无偿地捐回去?并且还特意指明一定要南宋文天祥的狂草“过零丁洋诗”手卷,我都同意了。为我盖博物馆的事情就这样展开了。
“这670件名作价值远超20亿元”
南都:计划运回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有多少件?价值多少?分为哪些类型?
林缉光:我捐赠的国宝到目前总计是670件,还不包括我本人的作品及我收藏的西洋画和日本韩国艺术的部分作品。对于这670件国宝的价值是很难估计的,其中作为镇馆之宝的有数十件之多,包括六张北宋重要名作,还有我“世阳堂”第一镇堂宝唐朝吴道子真迹“寒山写真图”(中堂)、商“和大人面铜方鼎”、商“人面鸟盖铜盉”,南宋作品六件,内有马远、刘松年、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手卷。元朝绘画十一件、加上明清两朝及近代名作共二百余件,还有从五代到清的各朝代名瓷(清三代、珐琅彩、粉彩)。以上这些国宝包括大陆及台湾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你都能在“林缉光艺术博物馆”看得到。
对于这670多件名作,其价值无法估计,等开馆后让人们慢慢计算好了。去年我对纽约传媒说捐赠的总数不会低于二十亿元人民币,那是我当时还未真正知道让那些国宝回归,不低于二十亿只是一个笼统的数字而己,现在看来远超此数。
“若博物馆不在,所有馆藏交回我家族”
南都:我们从新会区了解到,您计划运返的藏品将在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做永久性展出,那么这些藏品的所有权属于哪一方?
林缉光:我捐赠的意愿对象是“江门新会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其藏品的所有权及出版权由国宝到达博物馆之日起便属于“林缉光艺术博物馆”所有。但如果有一天博物馆被拆或不必继续开办了,而“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已不存在,这些由我捐赠的馆藏包括所有权等应交回给我家族处理。
南都:您对于林缉光艺术博物馆的运作有没有相关的意见或建议?是否会参与其中,未来的规划怎样?
林缉光:我本人是会成为董事会的一员,以便协助博物馆运作。我在外国至今五十多年,对于博物馆的运作我是熟悉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馆长还是我的好朋友。
“我没有责任去教他们(质疑者)”
南都:不少网友,其中包括部分鉴定专家对您运返文物的真假及这一行为的目的提出了质疑,希望您能谈谈对这些质疑声音的看法,化解公众心中的一些困惑。
林缉光:对于“林缉光艺术博物馆”的消息自从发表以后质疑的消息不断,我早就想象到的,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如果一齐说话天堂都会被震下来。所以我对于别人的质疑与批评从不理会,其一我没有多余时间去理会这些别人老是想让你生气的话,我不上这个当,所以我每日生活得很愉快;其二是我不知道这些人的背景是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或研究生?所以我认为没有责任去讲解和教他们,十年前我在广州遇到了一些时人称之为专家,十年后的今天这些人看来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是和过去一样遇到甚么事情都质疑而本身不去刻苦自励,更不知道自己的水平究竟在哪一级。在美国像这样的专家也不少,并且一年多前便开始质疑我的赠品是否垃圾?朋友都说我的稳功很厉害。前两星期我在纽约开了“国宝回归告别纽约展”,所有看过展览的人都以“震惊”两字来形容,因为有些展品还是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
我在香港成长,从九岁开始由鉴正专家艺术大师丁衍庸亲自指导鉴证中国文物八年为基础,到美加五十余年为研究鉴证中国文物、读书等,每天睡觉4-5小时,我似乎生来就不喜欢睡觉到今日也是如此。我研究的中国文物从几千年前到近代,包括历代书画、青铜器、瓷器、杂项等。现在我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书画、瓷器、青铜器、杂项鉴定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鉴证总顾向”、日本名古屋“饭高博物馆”鉴证顾问、纽约“贞观国际拍卖公司”鉴证负责人、主席。
就登出来的资料和照片,光听名称就知道不靠谱,是非常低劣手段上演的闹剧。这么低级的手段在这么高的阶层形成回应和反响,不仅是骗的问题,也是文化认知缺失造成的,背后还有各种利益收受,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物捐赠。
——— 艺术品经纪人、北京正观堂总裁梁晓新
这批文物的到来,对于新会而言是一个品味的提升。(至于外界对藏品真假存在的质疑),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它们管理好,藏品性质无法确定。
——— 新会博物馆馆长黄炳壮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