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观海——李超2013 2013-05-03 15:43:0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晋华
2011年春天,我偶然看到了李超的展览,不久又结识了他。李超1983年出生于江南,十几岁远赴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学艺,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后选择了自由艺术家之路。

李超

李超

2011年春天,我偶然看到了李超的展览,不久又结识了他。李超1983年出生于江南,十几岁远赴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学艺,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后选择了自由艺术家之路。

李超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随着对他的熟悉,不由想起用“举轻若重”来形容他。我以为他是一个心灵异常敏感,感知异常敏锐的年轻人。

刚毕业时,他作品的主要形式是三联画,尝试从多个角度阐释某个主题。在三个构图里面,一个构图常常运用学院派的写实技法,另外两个则完全是用非叙事方法来解构,试图模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混淆局部与整体的构成关系,使观者看起来十分困惑。2008年,李超创作了一幅三联画,一个小小的圆形画面呈现着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另一个画面是一个残缺的碑拓;再一个画面描述了一个半裸上身的年青人背负着一块沉重的石碑,艰难地在森林中前行,旁边站立着另一个人,似乎在为墓碑寻找安放地,两只白鹤一天一地目视着那两个人的行为,李超为这件作品起名《葬鹤》。它牵涉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摩崖石刻之一的《瘗鹤铭》的部分损毁、打捞及修复的周而复始的历史进程。李超的《葬鹤》看似非常轻盈,在所谓轻盈之中,由于背负着历史的石碑,又显得很沉重。

此后,李超的创作走出了三联画,走向更加关注艺术的本体,关注中国传统与当代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他这代人的困惑。在这个阶段,他作品的主要形式是2米左右或小于40公分的布面油画。有些作品从题材上更加关注他者以为是生活中很不经意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在生活中可能经常给人带来一些困惑和矛盾;另一些作品虽然使用了油画材料,但看起来更像是一幅中国画,如:《芒种》和《明前》。李超不仅智慧地运用油画材料来规避国画材料的短处,而且刻意地在画面上打造了中国的田园风光、文人情调;作品《冷香》在画面中充满了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精美书脊,渲染的是艺术家的一种情绪。它或是对中国当代的迷茫,或是对传统的迷茫。它看似很崇尚传统,但不是欣赏传统而是反传统,想把传统融入当代,但有点不得其法,它徘徊在这两者之间无处可走……纵观李超的创作,许多作品似乎都在追求一种极致,或是西式对立的极致或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极致,有些画面似曾相识,或是源自梁启超文章的启迪,或是有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影子。用李超自己的话来说,“所以我偷了梁启超”,“……因为他们都有传统的东西,而且我也是从传统中来的”。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听松•观海—李超2013”,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会“剽窃”的艺术家,将当代文化之“矛”与中国传统文化之“盾”集于一身。

2013年4月17日

【相关阅读】

艺术家李超访谈

李超、王亚彬作品展 以蓄意的差异谋求差异的共振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