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前夕,重发这篇10年前的旧稿,也许对一般读者了解威尼斯双年展的来龙去脉尚有参考价值。
双年展(Biennale)通常是指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艺术展览,由一个国际评审委员会评审。
创始于1895年的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或the Venice Biennale),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双年展,被誉为“双年展之母”。威尼斯双年展不仅提供了国际艺术展览的一种流行模式,而且它本身就是当代国际艺术主要是西方艺术的风向标、晴雨表和观察哨。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随着西方艺术演变而不断演变的变化模式。至今它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到2003年举办了50届,历届展览的内容基本上与西方艺术演变的历史同步。威尼斯双年展与当代西方艺术形成了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它推出的最新艺术流派促进了西方艺术的演变,另一方面西方艺术潮流的涌现又推动了双年展组织机构、制度、展览内容与形式的变革。
根据我的初步考察和研究,我把威尼斯双年展一百多年的历史大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一、初步发展时期;二、现代艺术与法西斯时期;三、现代艺术流行时期;四、后现代艺术或多元文化时期。
第一阶段(1895—1914):初步发展时期
威尼斯双年展一开始就是政府行为,而且颇富戏剧色彩。1893年4月,喜剧作家、威尼斯市长里卡尔多·塞尔瓦蒂科为了庆祝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1844—1900)与王后玛格丽塔的银婚大典,建议威尼斯市政府拨款筹办一次“全国艺术双年展”,拟定于1895年举行首届威尼斯双年展。1894年3月,威尼斯市政府决定邀请部分外国艺术家和评选出一些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参展,于是威尼斯双年展从全国艺术双年展扩大为国际艺术双年展。塞尔瓦蒂科市长亲自担任首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席,任命学者安东尼奥·弗拉德莱托为双年展秘书长。弗拉德莱托直到1910年仍任秘书长,秘书长掌握双年展具体运作的实权。
首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场地,选定在水城威尼斯市的东端,在利多岛和亚德里亚海附近的“城堡花园”(港台译名“绿堡花园”)。这些花园是19世纪初拿破仑在一片平民区(包括4座教堂和3座女修道院)毁坏之后开辟的。这里后来成为历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心,通称双年展公园(Biennale Gardens)。1894年,威尼斯市政府聘请建筑师恩里科·特雷维萨纳托与威尼斯画家马里于斯·德·马里亚,合作设计了城堡花园中的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展览宫”。这座展览宫是城堡花园的第一座国家馆,后来成为历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展厅或中央展厅,几经修复和扩建,通称意大利馆(Padiglione ltalia)。
“1895年4月22日至10月22日首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的海报,张贴在威尼斯环礁湖沿岸的大街小巷。“圣马可的狮子”作为威尼斯双年展的标志和奖项,扮演了海报宣传的主角。实际上首届威尼斯双年展4月30日才正式开幕。翁贝托一世与玛格丽塔王后出席了开幕式,双年展在王室银婚大典的喜庆气氛中拉开帷幕。从此国际艺术乘上威尼斯的轻舟贡多拉(Gondola),开始了一百多年的风雨行程。
首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官方文件宣称:威尼斯双年展作为“威尼斯市的国际艺术展览”,代表“无国家区分的现代精神的最高尚的活动”,同时也是“对我们(意大利)艺术家的教育”。这里的“现代精神”主要指19世纪末欧洲艺术从传统向现代演变时期的探索精神。曾经领先欧洲的意大利艺术当时已落后于法国艺术,因此威尼斯双年展强调打破国界的国际艺术交流,鼓励对新的艺术可能性的探索精神,提倡向其他国家特别是法国的先进艺术学习。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国际评审委员会特邀的外国评委有:法国象征主义画家莫罗(1826—1898)和沙瓦纳(旧译夏凡纳,1824-1898),英国拉斐尔前派后期代表伯恩·琼斯(1833-1898),荷兰海牙画派主要代表伊斯拉埃尔斯(1824—1911),德国印象派画家利贝曼(1847—1935)。这些欧洲著名画家都多少脱离了学院派传统,代表着当时的“现代精神”。
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共有16个国家参展,参展艺术家共285人,其中外国艺术家156人,参展作品共500多件。当时规定每位艺术家可以展出两件作品,只有英国画家胡贝特·冯·赫尔科默(1849—1914)是首届威尼斯双年展中惟一的个展。为了鼓励创新精神,当时还规定已在意大利展出过的作品不得参展。意大利画家贾科莫·格罗塞的参展作品《临终聚会》,描绘爱与死的离奇聚会,引起了威尼斯主教的不满,要求撤除这件作品,但双年展主办者未予撤除。双年展为参展艺术家的作品打开了销路。参展的500多件作品中售出了186件,总售价超过当时的36万里拉。到1895年10月22日闭幕,首届威尼斯双年展参观人数总计224,327人。塞尔瓦蒂科市长作为首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发起人,今天被意大利人誉为“未来的威尼斯市长”,以表彰他对威尼斯市未来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贡献。
1897年第2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了法国雕塑家罗丹的5件石膏像,包括巴尔扎克纪念像。罗丹的《巴尔扎克》1898年在巴黎沙龙展出时引起了巨大争议。
1899年第3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了法国19世纪的巴比松画派和在巴黎的美国艺术家的作品。意大利肖像画家博尔迪尼、德国肖像画家伦巴赫、侨居英国的美国画家惠斯勒和萨金特、瑞典画家左恩等人的肖像画作品也参加了展出。从本届开始,双年展奖项从奖励奖改为收藏奖,每届主办方购买6件获奖作品,在威尼斯现代艺术画廊和罗马现代艺术画廊中长期陈列。
1907年第3届威尼斯双年展,比利时在城堡花园修建了第一个外国的国家馆比利时馆,由建筑师莱昂·斯奈耶设计。此后,匈牙利馆(1909)、德国馆(1909)、英国馆(1909)、法国馆(1912)、荷兰馆(1912)、俄国馆(1914)等国家馆,相继在城堡花园落成。
1910年第9届威尼斯双年展,为了避免与1911年在罗马举行的国际艺术展冲突,决定提前一年即1910年举行。威尼斯双年展从每逢奇数年举办—次变为偶数年,直到1993年为符合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百年纪念才改回奇数年。1909年第8届威尼斯双年展前夕,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1874—1944)已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未来主义宣言》。1910年春,意大利未来派艺术家博乔尼(1882—1916)等人一再发表宣言,呼吁艺术家“必须彻底扫除一切发霉的、陈腐的题材,以便表达现代生活的旋涡—一种钢铁的、狂热的、骄傲的和疾驰的生活。”4月27日,马里内蒂在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钟楼上散发反对双年展的传单。尽管未来派狂热鼓噪要捣毁图书馆、博物馆,取消双年展,第9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弗拉德莱托秘书长指导下仍如期举行。本届双年展举办了法国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和蒙蒂塞利回顾展,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和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利姆特的个展,标志着双年展个展趋势的增强。本届双年展的戏剧性事件,是弗拉德莱托把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的参展作品《街头卖艺者之家》撤出了西班牙展厅,理由是此画“败坏公众胃口”。实际上是双年展主办者担心发生类似首届双年展上格罗塞的《临终聚会》那样的“丑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爆发,1915年意大利参战,威尼斯双年展暂停举办。第一阶段结束。
在这一阶段共举办了11届双年展,共展出作品15,208件,收藏或销售作品6,089件。双年展组织机构初具规模,邀请制和评选制度延续下来,个展趋势日益明显,外国国家馆增至7座,威尼斯双年展逐步确立了国际艺术展览交流中心的地位。参展的外国艺术家以欧洲特别是法国功成名就的大师为主,作品风格逐渐偏离学院派传统,尤其是雷诺阿和克利姆特的作品影响较大。但总体来看参展作品仍属于“温和的反叛”而不是激进的革命。不过,对“现代精神”即新的艺术可能性的探索精神的鼓励,自始至终贯穿于威尼斯双年展的根本宗旨。
第二阶段(1920—1942):现代艺术与法西斯时期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二阶段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世界主义,积极引进欧洲主要是法国的现代艺术流派;一种倾向是民族主义,努力复兴意大利主要是古罗马的艺术传统。这两种倾向互相对立又彼此交叉,情况错综复杂。在意大利法西斯统治时期,复古的民族主义往往沦为法西斯政治的工具,而意大利本土的现代艺术流派未来派也与民族主义合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20年威尼斯双年展重新开展。当时的威尼斯市长任命乔瓦尼·博尔迪加教授为双年展主席,艺术评论家维托里奥·皮卡为秘书长。皮卡倾向于世界主义,1908年他就对法国印象派深感兴趣。1920至1926年间,他连任四届双年展秘书长,陆续引进了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野兽派、立体派等欧洲现代艺术流派代表人物的作品。1920年第12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举办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回顾展,俄国馆举办了立体派雕塑家阿尔奇品科的个展。1922年第13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举办了博纳尔和纳比派专题展。意大利馆为刚刚去世的意大利艺术家莫迪利亚尼(1884—1920)举行了第一次回顾展,同时举行了非洲雕塑展。莫迪利亚尼大胆变形的裸女和非洲雕塑怪诞夸张的造型,对当时习惯于古典审美趣味的观众来说还难以接受,他们指责皮卡“厚颜无耻”。1922年为了约束皮卡秘书长的权力,威尼斯市政府成立了双年展理事会(当时由7人组成),负责处理行政事务和文化决策。但皮卡并未改弦更张,1924年第14届威尼斯双年展又推出了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和印象派画家洛特雷克的回顾展和个展。1928年第16届威尼斯双年展,皮卡的秘书长职务已被亲法西斯的知识分子安东尼舆·马赖尼取代。
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1922年10月上台以后,极力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提倡“纯意大利文化”,鼓吹“文化和法西斯主义的联盟”。墨索里尼及其情妇萨尔法蒂支持的意大利“20世纪画派”,主张复兴古罗马文化,创立纯意大利的新古典风格,从1924年开始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备受法西斯当局重视。从1930年起,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加强了对威尼斯双年展的控制,由17个官方机构或联盟组织投资设立了25种奖项,奖励歌颂领袖墨索里尼、侵略战争和“劳动英雄”的纪念碑式作品。皮卡那种开放的世界主义遭到封闭的民族主义的排斥。双年展主席朱塞佩·沃尔皮伯爵和秘书长马赖尼,在1930年第17届威尼斯双年展图录的前言中宣称:“世界主义美学的所有理性的思考,与我们(意大利)的感性与情感性尤其相悖。”1934年,沃尔皮和马赖尼陪同正式访问的德国法西斯元首希特勒参观了第19届威尼斯双年展。1938年,早己投靠墨索里尼的未来派发起人马里内蒂,就是那个1910年散发过反双年展传单的造反派,28年之后在第21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图录中写道:“空间的绘画、雕塑和音乐,都是古典主义和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儿女。”这意味着复活的未来主义已经与法西斯扶植的复兴的古典主义合流。为法西斯政治效力的结果,最后导致了未来派自身的毁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爆发,1940年意大利参战加入德国一方。1940年第22届威尼斯双年展照常举办,参展国数目锐减。1942年第23届威尼斯双年展,德国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出席开幕式,宣扬这次双年展本身就是一种“德意联盟”。意大利国王埃马努埃莱三世在沃尔皮伯爵陪同下参观了展览。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崩溃,威尼斯双年展暂停举办,结束了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共举办了12届双年展。展馆建设继续进行。因为城堡花园的主展厅意大利馆专用于国际艺术展,1932年又新建了一座专用于意大利艺术展的威尼斯馆。西班牙馆(1922)、捷克斯洛伐克馆(1926)、美国馆(1930)、丹麦馆(1932)、奥地利馆(1934)、罗马尼亚馆(1939)、南斯拉夫馆(1939)等7座外国的国家馆相继落成。尽管意大利法西斯控制的双年展倡导民族主义,排斥外来文化,但各个国家馆仍旧我行我素,介绍本国的现代艺术。从1932到1938年,法国馆先后展出了犹太裔法国雕塑家扎德金和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最有趣的是1942年双年展,英国馆、美国馆、法国馆变成了陆、海、空三军的战争展厅,展出了大量新闻图片和战争速写。
第三阶段(1948—1972):现代艺术流行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威尼斯双年展摆脱了意大利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的阴影,开始了在国际上重新启动双年展的任务,重申双年展初期的开放政策和教育目标,把双年展引向现代前卫艺术的方向。新任的威尼斯市长乔瓦尼·蓬蒂担任双年展主席,艺术史家鲁道夫·帕卢切尼担任秘书长。帕卢切尼秘书长任期五届,持续到1956年。因为他本人是精通古代艺术的艺术史家,所以把艺术史的分类方法引入双年展的现代艺术流派的分类展览。这种方法提升了双年展的学术品格,获得了各参展国的认同。
1948年第24届威尼斯双年展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现代艺术展览。意大利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罗伯托·隆吉、利奥内洛·文图里和现代艺术家卡洛·卡拉等人应邀担任评委。本届双年展特别邀请举办了毕加索的第一次个人回顾展,也算是38年后对他1910年作品被双年展拒绝的精神补偿。本届双年展还展出了美国收藏家佩吉·古根海姆(1898—1979)在纽约世纪画廊收藏的现代艺术藏品,她后来把这批藏品移至威尼斯的韦尼耶·代·莱奥尼府永久收藏。
1950年第25届威尼斯双年展,分类介绍早期现代艺术,包括印象派、后印象派、意大利形而上画派、马蒂斯、夏加尔、鲁奥、毕加索、勃拉克、亨利·摩尔、保罗·克利等人。
1952年第26届威尼斯双年展,仍然分类介绍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青骑士等现代艺术流派。美国雕塑家考尔德获雕塑大奖,这是第一个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奖的美国艺术家。
1954年第27届威尼斯双年展,主要内容是“幻想艺术和超现实主义”,恩斯特、阿尔普、米罗、克利、培根等人的超现实主义作品重新受到历史的肯定。比利时馆也展出了“从博斯到马格利特的佛兰德斯幻想”。
1956年第28届威尼斯双年展,鼓励各国以新艺术参展,推出新人。1958年第29届威尼斯双年展,专门设立了用于意大利和外国青年艺术家的一个展览。28岁的美国艺术家贾斯珀·约翰斯(1930— ),被指定了在几位年长的名家旁边的展位。
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的历届双年展,都反映了抽象艺术和非具象艺术的迅速进展和普及。50年代美国馆推出的波洛克、德·库宁等人的抽象表现主义风行一时。因而,1964年第32届威尼斯双年展成为非凡的一届,标志着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特殊的转折点和高峰——在“非具象之后”回归具象,但已是非传统的新写实主义。美国馆展出了波普艺术代表人物的作品,把最早产生于英国的波普艺术再次引进欧洲。波普艺术以有利于处理生活与消费品的方式,打破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之间的界限,受到了世界各国许多艺术家的注目。39岁的美国波普艺术家劳申伯格(1925—)在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获绘画大奖,成为当时世界艺坛的头条新闻。
针对美国波普艺术遍及欧洲的影响,1966年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评论家朱利奥·卡洛·阿尔甘试图通过杜撰的术语“标题艺术”或“有教养的艺术”(Arte programmata),支持一大群欧洲艺术家,抗衡美国的艺术霸权。意大利艺术家卢乔·丰塔纳的装置作品和阿尔贝托·布里的抽象绘画,在这一年颇受推崇。
从1968到1973年,威尼斯双年展受到了席卷世界的文化革命风潮的震荡。由于学生抗议,1968年双年展开幕式受阻,由于市民抗议,1969年威尼斯电影节颁奖中止(电影节于1980年,艺术展于1986年恢复颁奖)。不过,双年展主办者仍在风雨飘摇中划动着贡多拉的长桨。1968年第34届威尼斯双年展,在中央层厅举办了大型专题展“探索的路线”,重新确定了从培根到沃霍尔等一系列新前卫艺术名家的地位。1972年第36届威尼斯双年展,举行了规模盛大的“1900年至1945年的20世纪艺术回顾展”,系统回顾了从印象派到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历史演变,等于是对历史前卫主义的一次总结。因为学潮余波末息,双年展改革在即,原定1974年举办的双年展暂停一届。第三阶段结束。
在这一阶段共举办了13届双年展,新建的外国的国家馆又有以色列馆(1952)、瑞士馆(1952),委内瑞拉馆(1954)、日本馆(1956)、芬兰馆(今属冰岛馆,1956)、加拿大馆(1958)、北欧馆(瑞典、挪威、芬兰,1962)、巴西馆(1964)等8座。这一阶段,历届双年展主办者基本上坚持了历史分类的方法,展览的内容主要是现代艺术的各个流派,包括波普艺术仍属于现代艺术的范畴。这里既有对历史前卫主义的回顾与总结,又有对新前卫艺术的推介与肯定,全面促进了现代艺术的流行。战后美国的现代艺术已经取代了法国现代艺术的中心地位,也借助威尼斯双年展的展馆不断向欧洲和整个世界扩大自己的文化影响,同时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和德国正酝酿着对美国现代艺术强势霸权的挑战。
第四阶段(1976—2003):后现代艺术或多元文化时期
1973年的改革在威尼斯双年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是组织机构和制度的改革。1973年7月26日,意大利国会通过威尼斯双年展的新法令,成立由19人组成的“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包括政府、地方组织和贸易协会的代表,也包括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如格雷戈蒂、卡卢奇奥、卡尔维西、卡兰登特等人。双年展主席由理事会推选,主席再任命视觉艺术部、电影部、音乐部、戏剧部(现己新增建筑部、舞蹈部)等部门的主任,主任负责各部门展览或演出活动的总体策划,即通常所说的策划人(curator)。其次也许更重要的是策划思想的改革。当时文化界占支配地位的两种观念,一种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sation),一种是“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这两种观念的结合,为艺术向文化延伸、文化向多元发展的后现代艺术敞开了大门。1973年改革以后,历届双年展的策划思想都带有后现代艺术或多元文化的倾向。
在1974年暂停了一届之后,1976年第37届威尼斯双年展已经非常关注艺术与环境文化。1977年“异议的双年展”以后,整个80年代国际艺术展都根据一个明确的主题策划。1978年第3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艺术的自然和自然的艺术”。这是一个体现多元文化的主题,兼有去中心化和跨学科的特征,展览的内容综合了历史前卫主义、新前卫艺术、摄影、异国风俗、科学和设计。1980年第39届威尼斯双年展,当时双年展意义重大的正规化进程正在继续进行。意大利艺术批评家阿希尔·博尼托·奥利瓦(Achille Bonito Oliva)发起了意大利“超前卫(Transavanguardia)运动,这一运动与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异曲同工,都属于后现代艺术的代表性流派。正巧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之—基弗也参加了本届双年展。在本届双年展上,奥利瓦与瑞典艺术批评家哈拉尔德·塞曼(Harald Szeemann)一起创办了“开放”(Aperto)展,重点推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开放”展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历届双年展的一大亮点。事实表明,“开放”不仅是向青年艺术家开放,而且是向非欧洲文化开放。
1982年第4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艺术作为艺术”(Art as Art)。
1984年第41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艺术和艺术时事与历史”(Art and Arts-Topicality and History),由视觉艺术部主任卡尔维西策划。在这个主题之下分成五部分专题展:“维也纳艺术”、“镜中艺术”、“艺术·环境·景观”、“向音乐致敬”、“开放84”。其中“镜中艺术”展出的是现代名家对古典题材戏仿的作品,包括意大利超前卫艺术家基亚的仿古戏作。
1986年第42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艺术与科学”(Art and Science),七部分专题展是“空间”、“色彩”、“艺术与炼金术”、“艺术与生物学”、“技术与信息”、“为艺术的科学”、“开放86”。
1988年第4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艺术家的位置”,由视觉艺术部主任卡兰登特策划,分为各国家馆专题展、环境雕塑展和“开放88”展三大部分。奥利瓦等评论家再次推出基亚、库奇、克莱门特、帕拉迪诺等超前卫艺术家的雕塑作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