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人让梦想成真 2013-05-07 14:07:44 来源:中国收藏 作者:陈念
北京,“全球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可谓实至名归。此时,中国嘉德不仅仅是北京这个艺术品交易重镇最核心的力量,而且是中国拍卖业乃至中国拍卖业在国际上的一面旗帜。

1994年3月底,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一则新闻报道吸引了不少人关注:“中国嘉德拍卖的成功,预示着北京作为新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将逐步与纽约、香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那时,中国嘉德的首场拍卖刚刚落槌。

近20年后,这个预言已成为现实——全国336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中,北京就占有了115席;全年文物艺术品拍卖500多亿元的成交额中,北京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八成,而这一成绩已让纽约和香港两大中心颇有压力;在全球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市场年度评选、榜单中,甚至财富榜上,一些国内优秀拍卖企业也是榜上有名……北京,“全球最大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心”可谓实至名归。

此时,中国嘉德不仅仅是北京这个艺术品交易重镇最核心的力量,而且是中国拍卖业乃至中国拍卖业在国际上的一面旗帜。

文物拍卖的开拓者

说起文物艺术品拍卖,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保不齐还会跟你侃上一两句。老百姓与文物艺术品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目前,336家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如果仅以春秋两季大拍来计算的话,一年下来全国最起码敲响600多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不绝于耳的拍槌声已让老百姓对文物拍卖耳熟能详,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但20年前,甭说文物艺术品拍卖,即便是简单的市场行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给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徐志坚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人们对文物的认识很浅显,只知道文物都是国家的,至于‘市场’这个概念鲜有人知,更甭提拍卖了。”20多年前,徐志坚到天津出差,顺便去逛了逛民间自发的鬼市。“记得那鬼市位于半明半暗的街道里,大家都小心翼翼的,即便是讨价还价也都悄悄地进行着。”让徐志坚当时很不解的是:文物市场怎么偷偷摸摸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国家所有制下的文物艺术品收藏体系,让国有文博机构倾力征集散乱于世的重要文物,这在当时极大地保护和丰富了国有馆藏。与此同时,个体古玩商也全部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进入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行列,形成了单一的国营文物流通体制格局。这一格局40年未被打破。如果文物需要买与卖那只能在文物商店进行。“文物商店都是文物部门主办的,吃的是‘垄断’饭。”从1988年就开始在国家文物局工作的张德勤,对当时的文物工作是深有体会的。“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这么一个文明古国,当时却满足不了民众对文物艺术品的需求。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文物的认识提高了,市场的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久而久之,一直吃‘垄断’饭的文物商店反而有了生存问题——既从老百姓那里买不到文物,又因政策所限卖不出东西,不进也不出怎么生存?”

事实上,90年代初期,私下的文物艺术品交易已出现并有大兴之势。一些先知先觉的人隐隐觉得文物艺术品有了一定的市场需求。于是,一个新生事物——文物艺术品拍卖开始酝酿。

“成立文物拍卖公司当时很敏感。”20年后,徐志坚用了“敏感”一词来形容当初中国嘉德成立时的境遇。为什么会敏感?当时知道文物艺术品拍卖为何物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一个绝对全新的领域与刚刚有所萌动的国有文物市场化体制改革开始了碰撞!“文物拍卖本身是个新事物,而今天要闯进来的嘉德是既没有文物部门的血统,又不是纯正的国有企业,却要打破文物部门40年对文物的垄断,这还行?”直到今天,张德勤说起这段往事,还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面对当时文物市场私下交易的兴盛,“我当时就想,与其让这种交易在地下偷偷生存,不如让它合法化。而拍卖就是一个途径,它讲究公开、公平、公正。”于是,当年在这位花甲之年执政者的力推下,中国有了文物拍卖,中国有了嘉德。

徐志坚至今还记得1993年5月18日,北京长城饭店东花园的那片草坪,中国嘉德就是从那里开始起航的。“嘉德的创始人很有胆识、有魄力,从而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的事业。应该说,他们也很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又碰上了张德勤这样开明的文物局长。如果没有当初张德勤的支持,嘉德公司的审批手续也不会送到我这儿,更到不了国务院有关领导手中”。

作为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国字头”的文物拍卖企业,在她们的成长中也有不少的“是是非非”。“尤其是起步阶段,习惯势力在作祟。40多年来,文物的国有属性已根深蒂固地刻在了这些人的脑子里。”在徐志坚的印象里,嘉德成立不久,还真有人到他那里去反映。一下子,不和谐之音“粉墨登场”。当时甚至有人这样形容嘉德:“一帮年轻人,住在长城饭店,开着‘大奔’,却卖着文物”。

在嘉德成立当天张德勤的日记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徐志坚同志对我说,文物拍卖宜小步走,慢慢来”。对于这么一个敏感问题,谨慎的态度后面,却是当时难得的开明支持。

“当时我就觉得拍卖这个事是可以试试的,不行再说嘛。”张德勤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给文物拍卖亮起绿灯,但与此同时,反对的声音也甚嚣尘上——拍卖会不会刺激文物的盗掘,反而对文物造成损害?“我深知,要改变文物局某几个同志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文物工作观念,是很困难的。我体会过‘要搬动一把椅子、移动一个火炉都几乎要流血’的滋味。”可想而知,文物拍卖这个新事物从无到有是多么不易,而中国嘉德正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个中滋味也许只有这些开拓者才能体会到。

不过,在这些开拓者、探索者艰难前行中,有一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成了他们的动力——形势总比人强。

【相关链接】

宝藏兴焉——记嘉德20周年紫砂专场

中国嘉德2013春拍“大明通行宝钞叁拾文”铜钞版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