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内地缺乏藏家基础,林岱隆曾认为:“内地经济发展过快,缺乏中产阶层对艺术品的关注,一个成熟健全的艺术市场需要各个阶层的收藏家,需要各种价位的艺术品消费者。”伍劲也认为,内地艺术市场最缺乏的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客户,这些人开始接触艺术,对未来5年至10年内地艺术市场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可见,成熟的藏家群体来自全民对艺术的热爱,来自一种整体消费艺术的良好氛围。但对于当代艺术,内地无论是富裕阶层还是中产阶层,对当代艺术都缺乏比较深入的了解,难以形成有系统的收藏体系。而对他们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艺博会一手就可以操办的,这和整体的文化环境有关。
在当代艺术的推广上,媒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画廊、艺博会都在做宣传,但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媒体可以对大众的艺术教育有更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传统艺术有教材,而当代艺术的推广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媒体,首先是专业媒体,其次是大众媒体。赵力曾说:“艺术的价值需要传播,如果没有传播的途径和渠道,那么艺术总归还是个人的事业、画室中的孤赏。媒体就是公认的传播渠道,而当代传媒的力量往往比以往更强更有力。事实上,艺术和媒体的结合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艺术借助于媒体之力可以广为传播其价值,甚至引领时尚带动潮流,而媒体通过联姻艺术将传播之功演化得有声有色,起到了教育公众,美育社会的作用。”
如今,艺术媒体上的艺术评论充斥着大量高深的“学术词汇”。整个文章读下来,连专业人士都不清楚在说些什么,又怎么指望不是专业出身的藏家和公众能理解呢?也许有的人认为艺术就不应走进公众,就该是高端的,但大凡艺术大师的作品都不是那么“高深”,并且艺术家创作作品是一回事,学术讨论是一回事,媒体上的评论和宣传又是另一回事,这就需要评论家和媒体不能仅限于小圈子,还要能用最简单的话将艺术品讲清楚,这样的艺术教育才显得亲近和令人接受。
在宣传重点上,媒体也不应过多强调艺术的投资价值、增值空间,而应把艺术宣传作为提高大众艺术修养的途径,多宣传有学术性、有美学价值的展览,不应为了赚钱或吸引眼球而无论什么样的展览都报道,对艺术家和活动的选择也要更注重“质”。对于艺术,中国现阶段有购买力的群体中很多人表示看不懂,尤其是实验艺术,刘庆元认为:“实验艺术的传播与大众媒体的导向也有关系,媒体界一直缺乏专业的文化记者,而媒体的导向往往偏向于吸引眼球的事件,其实那跟艺术一点关系都没有。”艺术媒体要有普及文化艺术的责任感,要在潜移默化中将艺术消费引导到健康的道路上。
政府:为艺术交流打开便捷之门
在2013艺术北京现场,西班牙巴塞罗那Nou Mil•lenni画廊负责人向99艺术网提到:“对于一个外国参展商来说,来中国有很多文件,我要几个月的准备才能把所有的作品带过来,因为有很多官方的手续要办的。如果我去欧洲、美国参展就很容易,很方便带作品过去。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自己作为一个被邀请的画廊,官方应该给我们更多便利,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把那些商品带过来。”
除了程序上的简化,政府为艺术市场应做的事还有很多。最重要的艺术品关税问题已经被议论得沸沸扬扬。此外,在赞助文化艺术事业方面,政府还需要对民间资本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多赞助艺术展览等艺术活动,还要为普及艺术教育做更大努力。艺博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对艺术的关注,这需要一种社会习惯,“这个要从基础做起,从美术教育、艺术教育上开始慢慢地去累积,画廊也在做,但是画廊毕竟力量有限,政府的力量是应该要介入的,要发挥一个功效,整个大环境、艺术环境的整体发展,这其实是需要一个很大的力量在后边去推。”亚洲艺术中心公关部经理苏恬巧说。
根深才能叶茂,内地艺博会的发展需要一个坚实和广博的基础,而从现在内地的艺术市场来看,这样的提升还得经历一个“煲汤”的过程,而这火的升温,还得艺术界各方人士的一致努力。“我们只能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可能通过艺术北京去培养和教育藏家并且推广画廊,我希望我们一天天更有影响,发出的声音更大,传得更远。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人加盟到这样一个力量中,形成一个更大的合力。”董梦阳说。艺术界的各方力量不能只朝着短期利益和金钱看,近几年一级市场的受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只有立足于内地艺术市场的长期和稳固发展,各自本着为艺术做贡献的责任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样大家才能共享甘甜成果。
【编辑:刘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