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艺数度转型 不落窠臼
观看两人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那一幅幅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还有鲜为人知的众多草图,以及为创作收集的各类素材小稿。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探索道路,走的不是一条捷径,而是脚踏实地、严谨不苟。其不同时期的不同艺术面貌,更令人叹服不断超越的勇气。两人在合作之外,都展开了风格迥异的语言探索。
低调为人、大胆为艺,他们的这种转型和蜕变,被薛永年笑称为“爱国爱民最坚贞,借鉴吸收最大胆”。
二人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的老同学刘大为,将他们的阶段性创作概括为三个阶段:在研究生毕业前,是主题性创作、情节性的创作,中西融会贯通,重于人物塑造及素描关系的引入;研究生毕业后的10年,处于学术上的转型阶段,对人物造型进行夸张和装饰性处理;近十几年,在画面构成、线条色彩的表现、画面的强烈对比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还吸收了很多民间的元素。“我们有时候抓住一种办法老是舍不得放弃,不停地重复,但是他们却不停地探索,这一点是作为老同学的我们非常值得学习的。”
“我要画什么,我想画什么,如何画”是杨力舟常年思考的问题,也由此产生了“80年代后,我们对原有的画风不满意,从写实向表现转变”的念头。“深感一味写实,画面难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夸张、变形以强化绘画语言,乃古今中外相通的方法”。
王迎春则坦言:“为什么没有在取得一点成绩后,举起个人风格的大旗?我可能属于探险爱好者,把探索作为一种兴趣、一种嗜好。往往到达一地后,又把兴趣转向新的目标,因为死守一地,日久则生厌。”至今,她仍然对自己画过的作品感到不满足,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会为艺术注入永久的活力。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