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吕澎策划了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给马可·波罗的礼物”,今年6月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将出现他与策展人阿基莱·伯尼托·奥利瓦共同策划的“历史之路”,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背景下发展20年的一次回顾。
“艺术北京”让艺术评论家吕澎感觉到,艺术仍然是人们关心与希望了解的对象,这意味着艺术市场的未来是让人乐观的。但他也提出,不论是艺博会、画廊,还是拍卖业,中国艺术品市场问题关键还是制度不健全,像威尼斯双年展一样,需要制度保障。
艺博会像编筐式成长
记者:有人提出国内艺博会守着中国巨大的市场,用不着非要国际化,你怎么看?
吕澎:文化产生是有语境的,理解语境才可能理解今天产生的艺术作品,本土本质上讲是文化的理解,是对产生艺术作品的背后原因更多的理解,所以要关注和尊重本土的需求。
因为国内艺博会时间并不长,国际化程度不高也属正常。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多种可能仍是重要的,其实就是一个交流和相互认识理解的过程。国际化是市场定位的问题,在不同国家、地区有不同的需求,国际化这种可能性当然不应该放弃。
记者:你如何看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走向低潮?
吕澎:很正常,市场都有低潮,由于综合因素造成,包括经济环境和价值判断,以及官方导向。官方如支持当代艺术,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只要还活下去,还追求理想,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没有问题。
中国收藏者对当代艺术认识不足,他们没有判断力,只能抓着那些最好、最经典的东西,其他不是品牌的就不敢碰了。拍卖会上的流拍不能说明价格下降,只要是拍卖会那天没有买的藏家,就有可能流拍。中国当代艺术该有的收藏群体还是有的,只是减少了些。
记者: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大型的艺博会,但为何都还没有摆脱生存担忧呢?
吕澎:问题关键还是艺术品市场制度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包括税收、民间基金、美术馆、非盈利组织方面,好比足球场上没有规则,大家乱踢,或者裁判乱吹,游戏还能继续下去吗?
就像中国画廊和拍卖会,需要从草创到最后专业的过程,需要认识水平、专业和观念提升,没有实力的画廊撑不下去,所以就会乱来。
整个中国艺术市场是在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就像编箩筐一样,不是两根箩筐轴就能解决问题,需要编织要素全部跟上,才能解决问题,制度建设就是若干法律法规,不仅仅是关税问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