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也有一部分人物画家还是走回了写意人物的路子,这张李可染的人物画,继承了齐白石写意的方向,但也出现了阴影、立体感,和齐白石又有所不同。
记者:这个探索过程中留下的青涩痕迹,在此次展览中是否也有所体现呢?
陈志云:当然有。其实在这次展览中,有很多名家之前未曾展出过的作品,如李可染、黄胄、程十发、杨之光等,都有未曾与公众见面的作品这次拿出来了。我们既展出了非常重要的人物画家,如岭南的黄少强、方人定的作品,还有些名家,并不是以人物画见长的,比如陈树人、关山月,这次我们也展出了他们的人物画作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多进步画家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生活,传统的山水和花鸟画更适宜于澄怀观道和怡情养性,只有人物画最能直观呈现现实的苦难,但是画家们在技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画的传统并不是写实的,尤其并不重视透视和严格的人体比例造型,他们必须转而从东洋或西洋的写实绘画中汲取养分,大胆创新,在这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过一些生硬拼接的作品,这次展览中有些作品就是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些不成熟的痕迹。比如徐悲鸿画的这两个卖鹅的妇人,后面一人的造型比例上就有些不够准确;另一张关山月画的岭南疍家船娘水上生活的作品,人物造型也不是十分完美,但这些作品体现了他们作为知识分子敢于担当的良知,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这些不成熟的部分我们今天也值得珍视,正是有他们这个不成熟的过程,才有后面的辉煌成就。此外,我们还找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的一些素描稿、水彩稿,可以看到美术教育的“徐蒋体系”确立之后,画家们是如何将西洋画写生、造型的功底运用到中国画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