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它从远古一直贯穿到今天,几乎没有断过。而如今,随着国家不断的强盛和民族的不断复兴,这条“线”又延续了下来,把这条血脉的“线”接了起来,接出中华民族的一种顽强精神之线、一种昂首阔步之线。所以,笔者曾经尝试把这种线从平面上转变成“立体的线”让它站起来,在三维空间中让它有一种新气象的“线相”,比如《站立的文字——爱拥》,而最近几年我又将立体的线不断地转化成一种平面“尚立”的“线相”,在宣纸、画布上书写内心的一种“线相”。我提出“线相”这个概念,“线”代表精神,“相”代表面貌,合起来就是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它与历朝历代社会背景、文化传承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一个时代强盛,这个“线相”就强硬;如果衰落,这个“线相”就会变得很软弱。
纵观历史,“线相”作为中国艺术精神、艺术语言的这根主线从未间断过,只是在近代百年以来,国力衰微、西学东渐、抵御外辱的大时代背景下,西方与中国的地域、历史、文化差异,被转述为现代与传统的概念,并被赋予了“先进”和“落后”的价值判断。“引西润东”,以西方“科学写实主义”改造已衰败至极的中国画,成为这百年来的主旋律,也正是在这风雨飘摇的100年间,我们淡忘、忽视了自己的文脉——“线相”。
如果说“线”在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明尚朴、清尚趣,那么我们这个时代就应该是“尚立”:这个“立”是全面地立,政治上要立、经济上要立、文化上也要立,人的自尊自信更要立,要“立”出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线相”体系,这样才可以走向世界。文化复兴,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到底如何来实现呢?笔者认为,首先是人格的独立、思想的独立,然后才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创新发展的道路。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笔者首先把“线”在雕塑的语言中立起来,让它具有有棱有角、外刚内柔的特点。而后,在平面绘画中,体现这个时代的大气象,这种“相”能用线几笔就把它概括出来。续接古人,蒙养内心,作为创作者,笔者相信这样才能够走出一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混成一体的“线相”。
这样的“线相”创构,是一种呼唤,把这个时代需要的东西呼唤出来,让线挺立起来,传达一种向上的力量和博大的胸怀。笔者在此想呼唤的就是“尚立”——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因为我们缺失,所以我们才呼唤。因此,我把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好的文字造型,如象形文字、甲骨文、八思巴文、蒙古文等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等等结合,走出一条正大之线,要用这条线形象地告诉世人:我们的民族是多么的强悍,我们的艺术是多么的灿烂,是其他任何国家没有的艺术,更是影响这个时代的走向,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艺术最可贵的是什么?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线相”,是经由旧的文化传统的再组合、再吸收、再批判和再转化、再融合、再创造而不断产生和发展的。眼下的这个时代是无法用因与果联系来诠释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真挚情感交付出去,交付给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个继往开来的雄壮气概的“线相”时代,让艺术的“线相”和精神的“尚立”回到本初,续写辉煌,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家要追求和完成的。
【编辑:谈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