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林:我们还需要“艺术”吗? 2013-06-14 13:44:29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徐子林
当代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必须要进行的一种自虐行为,一种非要排泄的排泄物,否则会被涨死的。我这里指的是那些迷恋、执着、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的艺术家,而不是那些为了钱而投机的伪艺术家,虽然更多时候伪艺术家比真诚的艺术家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善于投机和精于转营。

当代艺术在中国,我认为在2008年发生了重要转变,我曾在艺术国际网上发布了一个短文《当代艺术的阵亡及“后当代艺术”的开启》①,但是关注的人不多,当时的论点即使今天重读,我仍然认为是对的。但是有趣的是200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并没有像西方一样陷入金融海啸的泥潭,而是一枝独秀,同时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于是被一些国粹派吹嘘成经济发展的“中国方式”,但是2013年以后,我们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合理的经济方式(如果滥发纸币、疯狂印钞、土地经济也算是一种方式)。

更为关键的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一片迷茫的时候,人类的沟通方式出现了本质的突破:自媒体从博客转向了微博,这是革命性的突破,特别在中国,这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彼此沟通了,而是对集权政治的一次破冰……接着社区媒体“微信”、“陌陌”再次横空出世,“微信”、“陌陌”成为更隐秘的圈层文化的聚集、交流模式……

经济发展、交流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当然也不会无动于衷,从2006年中国艺术市场火爆开始,连一个分不清油画还是水彩画的人也在谈“艺术史逻辑”的收藏。而一些大学教授也积极参与到所谓新艺术家的海选及包装的业务中,比如所谓的“青年艺术100”,声称有成功艺术家的经验(曾梵志曾作为评委参与),艺术史的挑选眼界(央美艺术史教授赵力任总监),其余的当然就是市场中的锋利砍刀和蜜心甜嘴等各色人等……可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什么:一堆唯美的俗气商品画!

那么我们需要反思,是艺术史没有逻辑?还是他们没有执业操守……?

实际上,艺术史必然存在逻辑,只是这个逻辑只会存在于已经成为艺术史的艺术事件中,而对于未来艺术的判断,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这些华丽的对未来的设想,不过是基于某种经验的推理和预测,而艺术史的上下文关系在此时是完全失效的。

如果艺术的未来竟然是可以被推论出来的,那么艺术将是一件多么无趣的工作啊!

艺术家为什么而“生产”?

这个部分的问题应该由艺术家来回答,我并不想在此凭空来回答。不管是崇高的还是卑微的,也不管是理想的还是功利的。具体答案我会通过具体采访艺术家来完成。

我们在“艺术”中到底“消费”了什么?

回到市场中,一个为艺术花了钱的人,到底消费了艺术中的什么?

消费艺术有三种形式:赞助、收藏和投资,艺术家最喜欢的是赞助,因为不需要结果,结束了就彻底结束了。可是消费者最不喜欢赞助艺术,特别是中国人更不可能,因为赞助意味着做雷锋,没有丝毫结果。收藏是大家都喜欢的,只要喜欢就可以收藏,“喜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所以看起来就没了标准。在很多人眼里,收藏就是一个靠忽悠的事,所以狂吹滥侃的人特别多,侃倒一个算一个!

艺术投资则是需要重点来谈的,因为国内的艺术市场基本都是为钱、为赚更多的钱而来,为赚钱而做的事情就是投资。理性的投资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其一是盈利的模式;其二是风险控制;其三是退出机制。而这三个要点,艺术市场都无法给出,所以国内的艺术投资基本是一地鸡毛。艺术基金经理表情都很神秘:做了的不能讲,讲了的不能做!

艺术中的生产和消费有对应的关系吗?

多数人理解市场经济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对于普通商品,特别是快消品而言,这是对的。因为只有存在需求的时候你进行供给,才可以获利。求大于供时可以适当提价,供大于求时则需要促销!

艺术市场也是如此吗?实际的艺术市场中,特别是国内,所谓的需求只有名家字画、当代工艺品,为什么?因为作为礼品也有硬性指标,在礼品市场中,比如名家字画和当代工艺品作为特殊礼品具备几个特征:价格可以被相对确认、有身份感,并可以被把玩。特别在中国的官场文化中,附庸风雅是一种老传统。于是这两个板块的艺术市场是中国最火爆、却最隐蔽的两个巨大市场。

当然,写实油画也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无法和书画、工艺品市场相提并论。

当代艺术在市场中显然缺乏供需关系,那么当代艺术还存不存在一个真实的、有需求的艺术市场?答案是否定的:当代艺术没有市场。因为当代艺术并不是为了市场需求而进行的艺术生产。

当代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必须要进行的一种自虐行为,一种非要排泄的排泄物,否则会被涨死的。我这里指的是那些迷恋、执着、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的艺术家,而不是那些为了钱而投机的伪艺术家,虽然更多时候伪艺术家比真诚的艺术家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善于投机和精于转营。

显然,真正的当代艺术家需要的不是艺术市场,而是艺术的赞助机制,在中国如何实现艺术的赞助呢?

在传统的艺术赞助结构中,有三个基本元素:美术馆、艺术中心、基金会。中国在这三个元素中,官方的美术馆不会赞助当代艺术;没有真正意义的艺术基金会;多数的艺术中心都是虚假的,不过是个名称而已,实际上或许是画廊也或许是街道办的老年活动室。

【相关阅读】

徐子林:火爆的拍卖行业暗藏不少问题

徐子林:我们为什么不爱艺术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