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艺术是介入世界的新方式——专访鲁虹
0条评论 2009-04-17 09:42:1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栋栋

    应该说,很多艺术家使用新媒介,实际上是找到了一种介入世界的新方式。我们一定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新媒介艺术,不能仅仅看作是对一种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进一步看,对这种技术手段的运用是和一定的价值观、新的方法论以及生活状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很明显,影像艺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媒体。我们应该很好地挖掘它。不过,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因为我们的美术教育主要是对架上绘画的强调。结果在80年代,前卫艺术的主流都是架上绘画,这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
到了90年代初期,虽然已经有新媒体艺术出现,但架上绘画在当代艺术里面还是占有很大的份额。就是在2004年以后出现的艺术市场热潮中,架上绘画占的份额也非常大。
 

    上次有一个学生同样问过类似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即对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第一,这和艺术家的具体背景有关系。我觉得年纪相对大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的知识背景更多的是绘画,所以他们用绘画进行艺术表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第二,由于新一代的艺术家是在新媒介与影像艺术背景下成长的,所以他们以后会更多的使用新媒介来创造艺术。对此,我们应该予以理解。相对而言,新媒介与影像艺术的表现力不仅更充分,而且在表达我们的生存经验、视觉经验上,比传统绘画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相信它一定会在未来的艺术展览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
 

    我认为,中国有一些很好的艺术家,像汪建伟、张大力等艺术家都很有成就,他们不为市场所动,非常有定力,已经取得业内的广泛好评。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中国的影像艺术会有很好的发展。同时,在未来的展览中,它的比重也一定会越来越高。

 

    栋:新媒介艺术和以前传统的架上绘画在表达方式上是不同的,那么,其具体所涉及的问题的范围、内容、深入点上,和以前的艺术形式有哪些不同呢?

 

    鲁:我觉得传统架上绘画肯定有它的优势,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有些方面它是无法与新媒介艺术相比的。
比如在前几届卡塞尔双年展上,有一位巴勒斯坦的艺术家做了一个影像艺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你走进展厅时,里面是黑黑的,地面、墙面都打得稀巴烂。只听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而且墙面上全是以色列军队轰炸巴勒斯坦人的景象。那种视觉效果、音响效果会给你很大的震撼,好像你自己就处在一种战争的状态中,但这能使你更加理解到巴勒斯坦人的悲惨遭遇。而用画面来表达,绝对无法像这样深深地感染观众。这件作品把声光电集合在一起,给观众一种全方位的包围,其产生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但是,影像方式在现实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其实,在很多时候,有些不良传媒往往利用这种手段,即用虚拟、虚假的现实来欺骗广大观众,于是有学者认为要对媒体王国保持警惕。作为有责任的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艺术,对现实中的不良传媒进行批判。
 

    现在,我们往往无法面对现实,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是通过媒体去了解所谓现实的,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被审视过的,虚拟化的现实。比如我们所了解的“伊拉克战争”多是美国官方、军方提供的“拟象”,与真实相去基远。这样,就需要一些超越特殊利益集团的独立的新闻者把真实的伊拉克情况告诉我们,进而让我们对现实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如果我们不看这些材料,就会一边倒地听信美国方面提供的图像,以致得出错误的看法。我觉得影像艺术家,除了要独立创作,即表达对现实的感受,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外,也有义务要对为各种利益集团服务的不良媒体进行批判和抵制。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