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谢景兰大型艺术回顾展《意境·天堂》在上海美术馆2楼展厅悄然举行,展出了谢景兰从1957年开始创作至1995年的抽象绘画60余幅,包括油画和水彩画,跨越艺术家三个艺术时期;两个小展厅还循环播放谢景兰生前自编、自舞的电子音乐和舞蹈录像,让这位才情横溢的女性艺术家一生的创作面貌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独子赵嘉陵透露,所有参展作品全部直接从法国运抵上海,除家人提供了部分展品之外,其余大部来自法国著名私人收藏家Beurdeley先生对于拉兰作品的收藏。不过,由于空间所限和运输问题,这次展出的作品仅为拉兰一生创作的一小部分。现在拉兰约一半的画作和马赛的大部分雕塑作品一起都被法国文化部所收藏,并将永久陈列在法国南部 勒拉翁图市正为他们建造的艺术纪念馆里。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谢景兰的名字和她的艺术同样陌生。但是在法国,她以抽象绘画而闻名。在画家的身份之外,她还具备作曲家和舞蹈家的身份。虽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这位集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才情于一身的传奇佳人,但她的艺术却永远地留存在了这个世界上。
兰兰逝世14年后,这些作品能在祖国展出,能在全世界展出——就是身为兰兰唯一的儿子赵嘉陵和其家人最大的愿望。对于赵嘉陵来说,他最遗憾的就是陪伴母亲的时间并不长。他说,母亲兰兰精力非常充沛,她挥笔挥洒,她创作电子音乐;她自编自舞,也为他人编排现代舞;她还译诗、诵诗、写诗;她总是那么丰富,那么富于灵气。
第一时期(1957年-1969年)
初拿画笔,“无极”随行
1948年4月,兰兰与赵无极一同抵达巴黎时,立刻被当时西方盛行的新抽象派所吸引,并很快与当地新抽象艺术代表人物Georges Mathieu与Soulages成为了相交甚密的朋友。这种无意识的、无规则的、自由的创作之风不仅让赵无极开始转向抽象绘画,同时也在无形中深深感染了兰兰。1950年,兰兰因受玛莎·葛兰姆(Matha Graham)现代舞的吸引,到美国文化中心学习现代舞。此时,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常玉也在法国,兰兰与常玉在家世背景上很相近,非常投缘,从此两人一直保持亲密的朋友关系。而赵无极与兰兰认识了当时法国的著名诗人亨利·米修(Henry Michaux)。这位热爱亚洲文化的长者在日后对兰兰的艺术和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