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卡巴科夫的“俄国特征”
0条评论 2009-09-05 10:44:22 来源:《世界艺术》 

\    

 

    伊利亚•卡巴科夫是苏联一位“非官方”的艺术家,被称为东西方两栖艺术家,是经典的俄国前卫艺术首席人物,誉满西方世界的一位装置艺术家。


    卡巴科夫的装配艺术主题都是有关俄国历史和在20世纪苏联共产主义建设中的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各阶层人们生存处境的。他的作品突出再现性、文化特征和主观性,“重要的东西只是可见性”。他的装置艺术作品是客观假设的放大,即根据俄国语境置放到一起的文化大杂烩。他把浓缩的空间的历史和物质特性移植到作品的有形结构中去,形成的再生语言和这些语言暗示出“俄国特征”,进入他所规范化的机遇语境中,去体察意识的景观。


    卡巴科夫装配作品中的所有物件:桌子、板凳、箱子、自行车……到宣传画、印刷品、书刊杂志、一张标语口号……甚至小到一针一线,大到木材、钢筋、脚手架都是在苏联实际生活中收集的原物。然后运到展示现场组配(国内外同样)。让真实的物品到现场叙说着一一个故事,并显露他们的主人的身份及主人的生存状态。


    卡巴科夫的作品里,观众却看不到艺术家本人,连一点踪迹都没有,用华丽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隐藏起来,他的计谋是引导观众进入她的语境去寻察“俄国特征”。作品的自我诠释的话题也不触动他人,这是一种不留斑迹的空无。卡巴科夫这一创作视角的选择有着深层根源,他成长和生活在一个曾是专zhi而高压,不允许有另外声音的国度里。他只担任俄国编年史学家的角色,记录着苏维埃的生活。他自豪地说,“我完成了文化的功能”,因为它的艺术是批判的艺术。


    他在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作品中没有强调意识形态的表现,而是反映了苏联社会中存在的死气沉沉、百无聊赖、千第一律的生活状况。卡巴科夫的作品集中表现了生活的直接体验,以及超越于生活之上的生动想象。他说“新的思想不是从过去的艺术传统中产生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


    在1970—1971年的绘画中,卡巴科夫就已经开始在空白的平涂的画布上挂上普通的日用品进行创作了,这些作品也配上了一些平实的文字片断。1982年的绘画《尼古拉斯•伊凡诺维奇•柯文:壶全脏了》就是以这一手法同时进行的真实、讽喻性的阐释。作品中有一把粗陋的锡质咖啡壶,挂在一块光滑的釉面板中间,这块板画得就像苏联任何一块死板、单调的建筑墙面一样。整个构图被严格地框在一个木框中。画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贴着一张标签。记录了一段对话,其中一张写着:“Nikolai Ivanovich Kovin:.The coffee pot is all dirty”(尼古拉斯•伊凡诺维奇•柯文:壶全脏了),另一张上面写着:“Maria Sergeevna Elaginskaya:That’s  Ana Fedrovna’s”(玛丽亚•塞吉芙娜•埃拉金斯卡娅:那是安娜•费德罗芙娜的壶)。

编辑:丁晓洁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