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曼彻斯特到深圳:国家遗产展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0条评论 2009-10-20 10:12:35 来源:深圳商报 

\

卢昊的作品《复制的记忆》制作了一个广告灯箱一样的北京地图

 

  谈到进行国家视觉遗产研究的初衷,策展人黄专说,一个国家的视觉遗产就是在其形成过程中,通过视觉方式体现出来的文化问题,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触发人们讨论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语言特征、精神品质等一系列文化问题。“在西方十八、十九世纪近代国家建立时期,文化界都讨论过类似的问题,这个问题甚至掀起了很多艺术运动的狂潮,比如德国的狂飙运动。现在中国正越来越强大,我觉得我们可以有更加开放和宽容的心态来讨论这个问题。”

 

  艺术家塑造视觉历史

 

  与一般的当代艺术展览相比,这更像是一个文献展,照片、档案、影像和模型构成了整个展览冷静、理性的基调。王广义的作品《东风-金龙》是本次展览中看上去最像艺术作品的展品,艺术家把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东风金龙”用艺术的手法复原出来,后面配上了毛主席当年第一次看到这辆汽车的照片,从汽车由一种工业产品在中国演绎为一种文化、政治和消费符号的过程,探讨现代化工业产品在中国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隋建国的作品《大提速》,拍摄了北京环铁的一系列照片,通过“提速”这一现代化课题在中国近现代国家铁路设计中的历史演进,研究“速度”这一现代化观念对重塑中国人心理、精神、价值及生存环境的复杂意义,艺术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快?除了快,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曾力的作品《水城钢铁厂》和汪建伟的作品《观礼台》都是进行多年的艺术项目,曾力更是一开始就坦言,“这个项目还没有结束,我还要继续下去”,艺术家通过采访、照片、文献考证、影像等方式,艺术地记录下现代化国家成长的轨迹。

 

  卢昊的作品《复制的记忆》制作了一个广告灯箱一样的北京地图,艺术家说:“在这个地图上面像幽灵一样漂浮着几座北京城楼,只是它们已经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作为生长在北京的老北京人,卢昊通过对北京城九座古城门的虚拟复制,以一种文化乌托邦态度对中国城市建筑进行的视觉文化史“研究”。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