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流动的创意”洪晃、张长城、沈黎晖三人谈
0条评论 2009-12-15 19:46:2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洪晃:下一个题目是请您探讨是什么因素促使原有的从业者打破原有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就想用这种轻松的气氛进行谈。

 

  洪晃:大礼拜六下午咱们坐在这儿那么严肃,板着个脸。我是因为待会儿要做一台电视评论节目,所以我是第一次化妆,平常从来不化妆;第二,因为今天下午要去做这个,我决定改行,再跨一个界当评论员,我觉得中国文艺界真有人敢这样无耻地拿东西来骗观众,骗老百姓,我觉得太不应该了,我花了八十块钱买票,然后再加上我俩朋友,三百二了,看了三十分钟,实在忍不下去了,刚看了五分钟,我们家老公就说这不行,我受不了,我得走,我说:你等着,明天我得去做节目,聊这个电影,你得留下。后来我坐后头的朋友说:“不行了,这电影太恐怖了,赶快走。”三分钟就走了。

 

  我是觉得,我个人认为,跟你不同的是我不需要更多非专业,或者不是搞艺术的人到那儿来玩票,我觉得很多有钱人在中国的的确确有这个心劲,我觉得玩票就是玩票,不要卖票,把玩票和卖票这事分开,卖票的事就是专业人员干的事,专业人员跨界、互相交流是特别必要的,但是把那些票友弄到台上骗观众的眼球是没有必要的,我个人这样认为的。

 

  沈黎晖:我也同意,比如我们做艺术家,这些事跟我也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要做的话,可能就不会做策展人。

 

  洪晃:因为凯伦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策展人,你们那儿有一个小女孩,叫王悦吧,做艺术品很好。

 

  沈黎晖:我还收了两幅作品。

 

  洪晃:我想买了,她给我发了一个,我想这可能还是我买得起的艺术。我说:我要买,她说谁会买啊?给我,毛毛的那个。

 

  沈黎晖:在她们家没拿,我说先把钱先给你。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