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顶层指数”
0条评论 2010-01-19 15:37:4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人们对2009年秋季的艺术品市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金融危机中满目疮痍的世界让我们对未来的把握更为谨慎,以“建构”为理念,我们提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顶层指数”,以此作为“后危机时代”艺术品投资的指南。

 

  “建构”一词是从英语tectonics翻译而来的,而其古希腊词根是tekton,它同时拥有着“技术工艺”与“诗兴实践”的双重含义。哈佛大学教授Edward F. Seckler在《结构、建造和建构》一书中将结构、建造和建构作了区分,他认为:“当结构概念通过建造得以实现时,视觉形式将通过一些表现性的特质影响结构,这些表现性特质与建筑中的力的传递和构件的相应布置无关……这些力的形式关系的表现性特质,应该用建构一词”。弗兰普敦认为建筑的本质特征是建构的而非布景式的。在《建构文化研究》一书中,弗兰普敦指出:“建构一词无法和技术问题分离,但绝不是个建造技术问题。”他认为任何建筑的全部建构潜力就在于将它自身的本质转化为充满诗意而又具有认知功能的构造能力。因此,弗兰普敦把建构称为“诗意的建造”。

 

  选择建筑学领域的术语“建构”来定义“顶层指数”,关键在于它精确地描述了“顶层指数”所包括的人文尺度和技术两大层面,应该说“顶层指数”就是一个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由专业知识构架的“数字城堡”—-一个拥有极其精巧的微观机理、蓬勃大气的宏观内涵以及友好实用交互界面的活建筑。

 

  建构之源:顶层指数的人文内涵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已经是一个不需讨论的话题,新流派的层出不穷、成交价格的节节高升无疑见证了这个令人心动市场的蓬勃成长。然而,抛开具体画作本身,也暂不考虑风起云涌的宏观环境,单纯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本身的人文内涵而言,我们还应该能够洞察一些深刻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走向。而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市场的供求双方来进行解读。

 

  就画作的创作群体本身而言,过去10年涌现出的代表画作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出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对画家技法以及内心成长的深刻影响。画作是画家描绘内心、解读世界的产物,经历了特殊历史时期的多次巨大冲击和反复,“坎坷”就成为画家展示自我的一个共性的主题,无论画作的内容、风格还是技法,无疑都在解读一个坎坷的内心世界、坎坷的中国。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