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画几多“愁”:价值低 买家风险大
0条评论 2010-03-15 13:03:44 来源:北京日报 

  礼品画为主,投资当股票

 

  在当下,中国画市场相当比例尚属于“礼品市场”,当代书画也如是,这堪称中国特色。由于特殊的国情,名家字画也无奈沦为“高价礼品”。

 

  有些人办事不便送钱,就干脆送名家字画。送不起齐白石的,就送幅当代书画。于是许多美协、书协主席的作品就成了香饽饽。外界每每传言,某某美协主席身价上亿啦,这都是“礼品画”怪胎下的产物。

 

  靠礼品画支撑的市场一定是不健康的,抱投资目的进场的买家也很难成为赢家。一些买家抱着投资的想法,拿字画当股票炒,想持有名家字画坐等升值,快进快出,这种想法害人不浅。因为大庄家正等着你“抬轿子”呢。庄家拉高后,你一进场,正中庄家下怀,庄家立马抛盘跑掉,套牢的往往是跟风的中小散户投资客。把当代书画当股票炒的投资客,一定是输家。

 

  包装风盛行,“天价”满天飞

 

  近两年,国内书画界大肆流行“包装风”,许多画家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巧用各种包装手法为个人造势,其中借拍卖“自卖自买”,成为大家争相使用的手法。

 

  某画家别出心裁,将自己名片大小的一幅微型山水画送到拍卖公司上拍,最终拍出5.6万元,于是“每平方尺60万元的”的市场价格就出笼了,创造了当代中国画新高,远在吴冠中、范曾之上,并在个人博客写《开启了中国画的“平方寸”时代!》。他说:“我还有一平方厘米的小画,我的画还能再创新高。”

 

  价格严重虚高,是当代书画眼下最大问题。当代书画超过百万元就要小心,“百万元”是当代书画的警戒价位,超过这个价位,等待买家的多半是陷阱。只有近现代大师的画作才配得上千万元的高价,当代名家除了吴冠中外,其他人都没有这个资格。

 

  买家素质差,缺乏鉴赏力

 

  笔者认为,中国书画市场混乱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买家的艺术鉴赏力较低,素质有待提高。这个问题不改善,市场想正常化比登天都难。

 

  许多投资者没有从小逛美术馆、博物馆的经历,他们的鉴赏力实在值得怀疑。由于自己不懂艺术品,索性就盯着市场,哪个贵买哪个,市场流行啥买啥,甚至一些不堪入目的“行画”也出手买下。买家素质如果不提高,书画市场的健康之日就非常遥远。
 

 


【编辑:张明湖】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