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涉嫌剽窃”案法院正审理 相信法院公正
0条评论 2010-05-11 10:30:20 来源:《武汉晚报》 

  范迪安,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等。从事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当代艺术批评与展览策划、艺术博物馆学研究。2000年以来,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艺术,策划了许多重要展览。央视《人物》专栏、美国《时代周刊》等为其作过专门报道,被美国《艺术与投资》杂志评为“影响世界艺术的50位名人”之一。

 

  记:你策划了不少国际交流的美术展览,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2月刚落幕。作为中方总策展人,你最深刻的感触有哪些?

 

  范:国际社会有一种特别迫切了解中国、尤其是通过文化了解中国的愿望,这就把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这样的命题突出地提示出来。视觉艺术或者说美术,有一个如何正确分析当前国际交流的方式、方法、效果、效益和对策问题,

 

  记:以你的体会,欧洲人对中国艺术的认识是相当不足吗?

 

  范:我自己的体会是: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对视觉艺术的中国文化了解,长期以来是有偏差的。第一存在着很多盲点,整个视觉艺术的国际传播相当不够,信息也相当滞后,甚至很不全面,所以一个西方人包括知识界中的人,要让他了解中国美术的来龙去脉、基本特色,处在无知和半无知状态。当然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有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观念。二是长时间中国视觉艺术进入西方社会的主渠道、主平台、主要场馆展示机会不多,所以导致了他们的盲点。我觉得在此时,向西方介绍中国视觉艺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建立在填补他们的文化盲点和纠正他们的文化偏见上,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艺术交流不是一般的交流,是一种文化的对话,建构起一种文化的对话。这些年我们注意跟国际上著名的博物馆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因为西方艺术博物馆很专业,有基本固定的观众群,有比较稳定的观众量,跟这些机构合作,使中国艺术更多地介绍出去。

 

  美术馆要保持规格,放下架子

 

  记:你是美术界的重量级人物,2005年底担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以来,提出“以公众为中心”的办馆理念,美术馆放下了“殿堂”的架子,“亲民”政策不断,各个方面的反响都不错。你认为与过去相比美术馆有什么新变化?中国美术馆免费吗?

 

  范:美术馆不仅仅是展示功能,同时兼有要收藏好艺术作品、为国家增加艺术总汇,开展各种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建构美术馆与公众的关联,美术馆既保持艺术“殿堂”的规格,又放下架子成为民众的审美家园。美术馆界形成了很好的界内联系,共同使用相互资源进行各种项目的交流与探讨,包括这次“路德维希捐赠作品展”,武汉也是国际交流丰富的大城市,展览为市民提供了新的审美内容,路德维希捐赠作品是国家的资源,由此,我提出“国家资源大众共享”。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