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你用“联系”这个词,我突然想到,《20世纪中国艺术史》和“改造历史”才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我想从过去的30年中,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基本改变了中国观众传统的审美经验和视觉方式。当然,通过当代艺术对人们的启示,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样得以改变。我想这就是“改造历史”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不能总是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谈“改造历史”,如果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的话,问题无法展开。我估计很快就会有一部描述新世纪10年艺术史的专著出版,吕澎是个快手,快得惊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懂得合理使用各种资源的人,也就是说,他会将所有的资源使用得一点不剩余,当然更不会有一点浪费。
杨:我不是艺术圈的人,这个圈子里认识的人也不多,自从任职以来,开始注意当代艺术,也觉得很有意思。前一段时间好像在网是看到吕澎和一个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师打起笔仗了,而且影响很大,这是怎么回事儿?
刘:有这么回事儿,也是去年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一件大事,使有些沉默的中国当代美术界在他们的争辩声中多了几分热闹。但我依然认为还是学术上的争论,还没有超出学术范围。其实大家都在各做各的事儿,可能你做多了就会遭到许多咒骂。我一直认为吕澎是一个能做事情,而且是做大事情的人,《改造历史》这样规模的展览不是谁都可以做成的,据说耗资人民币1800万元,单说调动这笔巨资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吕澎通过他的努力做到了。从这一点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能力。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很善于调动并集中使用各种资本。这是其他同行人不及他的地方。换句话说,这也是吕澎的过人之处。
杨:最后再讨教一个问题,当代艺术这个词在今天似乎使用得非常频繁,好象非常时髦。什么展览好象都必须加上“当代”二字。我知道当代文学的概念和定义,但对艺术还有些混乱,请你谈谈中国的当代艺术这个基本概念?
刘:这是一个在过去很长时间批评家一直关注和追问并讨论的问题。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学不是同等概念,以我的理解,当代文学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当代艺术不是时间的概念,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似乎有了时间的概念。我觉得吕澎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他说当代艺术原本简单明了的概念现在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土。再加上乱七八糟的解释,使当代艺术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吕的大概意识是这样的。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不是时间的概念,当代艺术是对既定的政治社会提出问题,艺术家通过作品捍卫艺术自身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挑战传统审美陈规,推进人类思想进程。尤其是对政治与社会价值保持着疏离和批判态度。换句话说,当代艺术就是艺术对政治社会的批判性。这就是我对当代艺术的肤浅理解和简单认识。
杨:非常好。虽然谈得不是很多,但我对一些东西似乎有所明白。我们常联系,有问题再向你请教。
刘:说实话,你们那张报纸还是比较左,对于这样的展览大概还不敢去采访和报道。我建议你,星期天专门去看一天,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看。在每一件作品前,谁都是普通观众,可能咱俩说到天亮都无济于事,你必须面对作品——当你在作品前的时候,你的每一个细胞才能产生感受——你不可能在所有的作品前无动于衷。
2010年5月5日夜在北京某茶社谈话
2010年5月20日下午在太原整理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