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不是赝品挡箭牌
0条评论 2010-07-10 10:08:35 来源:搜狐博客 作者:韩捷

一位优秀的书画鉴赏家就如同艺术品市场的一面照妖镜,决定着投资收藏艺术品的等级与命运。当今市场上充斥着无数的所谓鉴定家和鉴定机构,其中合格者可以说简直是凤毛麟角。这是我们不得不警惕的现象。另一现象,便是普遍存在于投资收藏界的四大误区:

 

\

仇英的《浮峦暖翠图》在2010年春拍中创造了7280万元天价

 

石渠误区

 

就是指曾被清代乾隆、嘉庆皇帝收录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的作品。有的人认为凡经皇帝收藏过的就是真迹,就是“官方”记录,于是竞相追捧,不惜一掷千金,甚至形成了“石渠现象”。在对《砥柱铭》的质疑声中就有“怎么没有经过皇帝的收藏?”这样的疑问。其实在今天看来,即如乾隆所收藏的历代书画,其伪作亦不在少数,更不要说专仿内府藏品的“后门造”等伪品了。著名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是众所周知的例证之一,伪作被乾隆定为真迹,而真迹则被视为伪作,打入冷宫。到今天还两地相隔,一部分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另一部分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何时延津相合,我们不妨翘首以待之。

 

 

\

齐白石的这只“虎”,被普遍认为“不对”,尤其是那只像梅画一样的虎爪!

 

 

回流误区

 

指近年来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火爆引起的艺术品海外回流潮。一方面是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一方面国人又有爱国热忱。于是除了“真回流”的艺术品之外,又有将新仿品进行出国包装的“假回流”。其中除极少数流失海外的真迹国宝之外(如《砥柱铭》就是其中之一),多数则是旧画商们“出口”赚外汇现在回流“转内销”的赝品。看看美欧各大博物馆中,这类货色就为数不少,可见市场上存量何等之巨。再就是日本、朝鲜等与中国文化同源的国度的本土古代艺术家作品,被误作中国古代艺术品引进回中国,这种现象也时常可见。

 

编辑:张辉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