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困境解决了,另一个困境一定要制造出来。这也许是陈家刚纠结于艺术的人生剧情,也许就是他的宿命。
陈家刚面对的艺术问题,其实就是他面对的整个人生。在人生与艺术的双重舞台上,陈家刚的习惯是,不按常理出牌。说陈家刚无惧挑战,莫如说他喜欢挑战和历险。语不惊人死不休,只是陈家刚的表面文章;置死地而后生的重重经验,才是他参透生死大防、遥领彼岸真谛的真实内在。表里如一,相由心生。对想象力的倾恋、对创造力的渴求,使陈家刚最终不得不认定自己骨子里是一个当代艺术家。
对艺术家身份的自我确认,让陈家刚了断了建筑师、设计师、发展商等多重身份的纠缠,获得空前的人格解放。自此,轻松上路的陈家刚,以艺术自由行的姿态,游走于中国的大山大水和世界上各个重要的艺术现场,演绎出一份超然的淡定。陈家刚的自我积累使他极具洞察力。他用摄影阅人、阅天、阅地,也用心领略自我人生,领略自我的每一寸光阴、每一寸空间。陈家刚将自身的人生况味倾注在摄影艺术之中。从而,在一系列图片作品中,陈家刚的观念既彰显为一种针砭时弊的现实批判立场,又传达出一种深入追究艺术发展脉络和逻辑的历史主义态度。
凭借相机视窗,陈家刚既看众生红尘万丈,又看天边云卷云舒。他似乎稳坐在自我意识的钓鱼台上,不作夫子自道,只让作品说话。创作的狂喜,权作艺术家自珍的高峰体验。至于当代艺术观看制度和接受美学上种种权利问题,陈家刚则拱手礼让,听凭公众去自由应对。观者的反响,坊间的议论,陈家刚一概听之任之,波澜不惊。
反正,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样板房?
2010 年,陈家刚选择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引擎产业房地产来发力,推出摄影新作《样板房》系列。他一口气跑了大江南北数十个高端楼盘,借景于各式样板房,再借助一拨专业演员为摆拍模特,虚构出一个个情景剧场景,从而拍得这批颇具视觉连续性的系列照片。
样板房是中国房地产发展商为营销楼盘而刻意营造的点睛之笔。它往往装饰奢华,荟萃名贵家私,指代一种更气派、更舒适、同时也是更高级的生活方式。中式、西洋风格的样板房典雅精致、美仑美奂,凝聚了经济转型期中国人的财富人生梦想,也象征世俗社会成功学标杆上的一种身份地位。陈家刚取景样板房,以摆拍手法撷取一种虚构、叙事、接近影视剧照的图片。他边导演,边拍摄;边拍摄,边编故事、设计情节。他以全要素展开的方法作摆拍摄影,并不死抠循序渐进的传统流程,而是以复合手法加以同步推进。陈家刚那种善于打破陈规、颠倒秩序的美猴王性格,在摄影进程的掌控中展露无遗。甚至,陈家刚还跻身画面之中扮演角色,以图现身说法。其实,这一切,对十年前就曾提出“居住改变中国”先锋理念的陈家刚而言,不止是一种本色演出。
样板房生存,是陈家刚重装上路、精心打造的一个深具反讽意味的视觉乌托邦。样板房生存,与波普文化推崇的“样板生存”仅一字之差,容易让常人忽略不计。全球化条件下,消费文化的洗礼和推波助澜左右了社会现实中的大众视觉文化。网络与电视广告、杂志封面以经过严格包装、严重PS的形形色色的“样板生存”场景,无止境地宣扬着一种所谓更美好的生活方式。然而,陈家刚杜撰的却只是别具一格的样板房生存。画面上,所有角色脚上的鞋套明晃晃地泄露了“天机”。样板房生存的谜底是明摆着的。这仅仅是一场表演,一场秀。这不是实况转播、不是真的。全球流行文化所凸显的“样板生存”的所有图景,要点在于逼真、乱真,在于美梦成真的诉求。而陈家刚的重点在于装假,在于假戏、假剧情。于是,陈家刚开宗明义地造就了一幅幅浮华春梦图,设定了一个虚构的“样板房生存”的叙事逻辑。
编辑:丁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