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男
美术馆学院美术史馆藏品及其他
——访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
美术馆与学院
历来每个大学都有属于学院本身的、不同类型的美术馆,譬如哈佛大学,虽然她包含了Fogg Museum、Busch-Reisinger Museum、Arthur M. Sackler Museum在内的三大美国顶级的学院美术馆,但In June 2008, the她们与其他公众美术馆区别不大,都是对全社会开放的,同时完成美术馆的基本功能。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美术馆与大学之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美术馆已不仅仅纯粹以收藏为目的,大学里更具新意的创造性也逐渐融入其中,于是美术馆变成大学实验场,利用馆内外藏品进行实验,创造性的思考和展览活动大量贯穿其中。
以前中央美术学院的功能比较简单,只是单一地展览大师或优秀教师的示范性作品,包括创作和习作。过去馆内藏品鲜有展示的机会,而现今却变得较为积极。
通常来说,美术馆首先应该是一个收藏好东西的场所,继而才发生展览。尹吉男认为,收藏好东西仅仅是一方面,关键它还是经由大学一流学者所带出的最前沿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一个物化过程,需要以物质的形态,而不是一本书的形式呈现出来,以让全社会看到该大学展览所陈述其背后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美术馆不是大学自己办的,绝不应该仅仅为大学自身所服务,而应当服务全社会。这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尤其是学院,在这种思想前沿当中更要面向全社会。
尹教授是这样归纳当下大学美术馆办展规律及其引申性的,“就目前来说,现在大多数学院办展览的思维比较主观,往往是以自身为出发点,依据本身思想上的需求,未过多虑及大众的想法。当然,偶尔也会因需要顾及各种社会关系而去办一些不太重要的展览,或因某位老师应该做展览了…… 即使现在,依然会有这种现象参与其中。”尹教授接着认为,“其实这是一种纪念性与发现性的远观,这个功能至关重要,由此你才会觉出谁是最值得纪念的。如果这种发现的观念比较强大,也会把优秀传统挖掘出来,某种现象或者历史因素会有再发现的过程。新兴的思想成果可以使一切作品有机生成。”
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馆以来,较多的展览基本都是通过陈列美术馆藏品而举办的现成展,一些外来展也比较成熟。在说到令尹吉男印象深刻的展览时,他说:“如果我们比较主动地去做就会事半功倍。比如素描大展就很成功,做得前卫而且精细,视角崭新。那个展览一看上去就比较吃劲儿,一定花费了大工夫!”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