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澜:原汁原味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0条评论 2010-09-28 17:04:5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刘丹放

记者:这是他们野生性的一个体现。

 

漆澜:可以说是野生性的体现。但是要注意的是,野生性是一种文化性格,一种自觉的文化追求——拜伦虽然出生贵族,但他的诗歌,他的性格却是充满了野生性的。我更看重那种敢于野生的勇气和决心,一种敢于游走于体制之外,游离于主流趣味之外,甚至敢于自我放逐的勇气,这就是野生!对于当代艺术来说,贵州群体更大的一个价值,就是文化生态的价值,这种价值在矫情、商业、低俗泛滥成灾的今天,可以说是一片珍贵的绿地,对已经遭遇现代法则过度开耕、破坏的艺术界,它反向地提供了一种提醒和借鉴。他们的艺术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艺术可以远离物质干扰和社会学阐释,可以跟枯燥的文本阐释无关——创作跟生活、跟文化环境、跟创作直觉有关系。

 

但是,尽管他们的大多数作品在形态感上让我很震撼,很有意外之趣味,但是部分作品已经比较注重制作感,已经逐步呈现出“产品感”,这应该引起注意。

 

 

记者:“产品感”——有一点倾向于商业化的创作?

 

漆澜:有部分作品的确是有一点这种倾向,已经很像那些挂在画廊墙上待售的作品了,你看了会觉得熟悉,一种毫无兴奋感的熟悉——一种熟悉得麻木不仁的产品。像“贵阳城市零件”这样的艺术群体,远离主流价值,能保存一些原生的东西,因为贵州艺术家的生活跟发达地区,艺术比较活跃的地区——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的话,更为单纯,如果他接触的信息过多、过于混乱的话,或许会干扰他们的单纯品质。我看艺术的时候,很多时候我觉得,作品的效果可能还比较次要,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想象他们是怎样创作作品的,去想象他们创作作品的那种状态——或许正因为你远离主流趣味、远离概念化得思维,而你靠艺术最近。今天之所以话语喧哗得厉害,之所以理论像泡沫一样漫天飞,因为想说话的人太多,怕没有被人听见就得大声吼,想说的话太多却不知道该怎么说,所以就干吼,就这样,理论话语和潮流概念把很多优秀的年轻人都带到远离艺术的地方去折腾去了——越是远离艺术越是像一个艺术家。我欣赏贵州群体,他们大多数艺术家都很单纯、专著、朴素,他们很实在,用真实、直接的语言和修辞方法去表现他们的“最近”的东西,他们靠艺术最近。

 

记者:其实今天这个展览,他们有一个大的主题是“生活方式”,你觉得“贵阳城市零件”的这些作品能不能体现他们的生活方式?

 

漆澜:他们非常单纯,非常天真,这个是我的看法。他们可以连续几天——只要外界来了某个朋友是搞艺术的,几天都陪着你聊艺术、喝酒。不休息,并且精力超旺盛,我觉得在这点上,确实很羡慕他们的精力和生活的激情,那种源自身体的激情略无顾忌的放射出来,是让人嫉妒的,这可以在他们的绘画语言中感觉到,那样的色彩、质地、形态、笔触,不夸张的说,有一种体温和气味,只有那个地方的艺术家有这种“部落气质”,我很羡慕。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