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患上价格焦虑症
0条评论 2010-10-08 15:04:41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付春林

五、中国艺术品市场新一轮行情的市场标志

 

中国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中的猛进,其实是反映了一种市场投资结构的状态取向。我们知道,与中国传统艺术品市场不同的是,转型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收藏人群、投资构成、作品走向及文化认知等几个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是收藏人群,它面对的大多是年轻的成功人士,具有对时尚化的审美趣向;其次是投资资金而非礼品市场资金为主体;第三是作品大多在美术馆所、机构甚或是个人空间中收藏,而不是大量地悬浮于市场的中间环节;第四就是文化的认同具有大众性,认知面较为宽泛,接受度高;第五是国际化程度高,由于艺术经济与资本理念等关系,作品的价值在资本的支撑下,易于被西方市场认可。转型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投入资本的认知偏好与价值判断。所以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市场波动的表面,隐含着的是在积极寻找一种可以用来支撑的市场支点,这种支撑与支点不是别的,是资本的一种信心。

 

六、要警惕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行情伪装

 

只要是市场的行为,那么决定市场行情最为根本的因素就应该是供求关系。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当代艺术是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新兴市场,但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也不断显现出一种关注创造性、关注经典作品与典范性人物的取向。由于高端艺术品受到资源、数量等因素的局限,未来,围绕这一市场的争夺将毫无疑问会愈演愈烈。当我们看到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十足牛气时,更应该警惕它的泡沫。特别是当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各种热钱的首选目标,而不断成为闲散资金的一个新的避险所时,投机因素就会注目这个一枝独秀的艺术品市场。这时,理性与分析就显得最为重要。

 

所以我们在分析新行情的虚实与真伪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供求关系,关注新入场资本的规模、指向及其文化背景,而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盯住数据。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看着市场中一级市场的反应,除去这几点而去追所谓的行情,就有可能落入自娱自乐之境地。

 


【编辑:李璞】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