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什么都流行产业化。不仅各种工业园已经升级为产业园,就连书画艺术也在文化产业的浪潮中创建起自己的产业基地。前不久,在北京市朝阳区的高碑店文化产业聚集区,就诞生了一处“中国书画艺术产业基地”,其集教育培训、研究、创作、展览、出版、交易和拍卖于一体。
其实,这只是目前各地打造书画艺术产业的一个缩影。除了创建产业基地之外,各地还利用博览会等形式推动书画的产业化。比如在今年9月份,内蒙古乌海便将已举办了四届的书法艺术节打造为首届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而山东高唐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高唐)书画博览会也是为了促进当地书画产业的发展。
面对这股产业化浪潮,书画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却有些踌躇。在他们看来,书画艺术与一般商品不同,能否形成产业,如何形成产业,都要三思而后行。
本期主持:刘礼福
本期嘉宾:
李胜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
白燕君:辽宁国画院院长
周明华:书法网负责人
创作与克隆有天壤之别
白燕君:书画是不可复制的艺术,而产业化是指商品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等等。如果说书画艺术能够产业化,那是不懂艺术的人说的话。
作为一种艺术,书画带有浓郁的学术性和惟一性,虽然它在走进装饰市场或者收藏市场后,便转变成为一种商品,但这时的它并没有失去艺术个性、惟一性和学术性,反而因为这几大特性的高低不同,书画才有了三六九等之分,随之在市场上也就有了不同的价格。这是书画艺术成为商品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书画就是一张一文不值的废纸。
如果将书画艺术按照生产一般商品那样产业化,虽然这个产业化并不一定是批量化,但其最终的效果还是书画失去艺术的特性。因为产业化背景下的书画不是重复生产就是粗制滥造,书画家不可能十年磨一剑地去探索艺术,如果每天来个一二十张,书画家能创造出什么样的艺术?
这与玉雕等工艺品的创作原理一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创作和机械雕刻的克隆产品,在艺术个性、学术价值和市场价格上都有天壤之别。
虽然书画艺术不能产业化,但书画商品还是可以产业化的。像齐白石的画,单拿他的画而论那是艺术,不可能产业化;但荣宝斋用木版水印技艺将齐白石的画制作成艺术品,类似的生产就能够形成产业。再比如以书画为主题的生活用品,茶杯、家具等等,这些都可以形成一种产业,但这不是艺术的产业,而是商品的产业。
从目前各地倡导的书画艺术产业化来看,其关注点并不在书画商品上,而是在书画艺术上,是将书画艺术从学习到创作再进入市场等各个环节放在一个平台上,即书画艺术产业基地。但我们已经分析过,因为书画是一种艺术,不可能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兴建书画艺术产业基地。如果非要建,那只会让书画艺术失去其拥有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编辑: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