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中国油画产业和食物链
0条评论 2010-11-23 15:40:24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朱其


  
  写实油画也许在西方还可以是少数人的创造“缝隙”,但在中国即使是少数人的创造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个外来画种要有杰出创造至少需要五百年的进化,才能融于血液。哪怕是陈丹青这样的天才,他也没有可能在油画这个事情超越西方人,当然,他是可以像练太极拳一样玩玩。

  中国的很多美院院长、美协官员号称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油画人口,也有全世界最好的写实训练,世界油画的复兴在中国。这是很荒谬的误人子弟的“自慰性”言论。人口多确实是,我朝的优势向来是人海战术;写实训练已经最好是不可能的,也许我们的二流水平是全世界最多的,但人家只要派出几个真正一流的,就把我们十几万练得好的全灭了;至于油画复兴不要说在中国,在西方也不可能。一、二个人超越前人也不能叫复兴,一群人的复兴也没那个可能。
  
  中国人练油画,就像韩国人、日本人练书法水墨画,他们练了五百年,我们也没觉得超过中国。换过来,西方人看中国的油画也是这样的。我最近看王明的《中共五十年》,觉得中国人在二十世纪学油画,就像毛泽东等人学马克思主义。在延安时,毛泽东实际上没有像在文革被奉为神明,很多从俄国归来的人是可以当着毛泽东的面骂的,说你看过几本马克思的书。《马克思全集》于十月革命前就全部译成俄文,中国至今还未全部出齐。
  
  中国学马克思主义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但真正读过读通马克思全集的一个都没有。所以,中国几代人练油画,也就像毛泽东发动的农民革命一样,其实质也就是聚众革命翻身求解放,毛泽东思想本身只是借用了一些马克思的思想概念和形式,但不可能真正变成纯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只是一个政治说法,在学术上并不成立。这正如台湾的新儒学大家牟宗三先生所言:“佛教的中国化”并不成立,再中国化的佛教,基本概念还是印度佛教。所以,油画史在中国就主要成为一种“翻身政治”,这也是为什么民国很多油画开拓者,如徐悲鸿、庞薰琹、林风眠,最后都改行国画,他们当年可是比我们今天的一代代学子要学得正宗,但他们太明白干这一行的“道”之奥妙,即“油画的中国化”不成立。
  
  中国没有油画大师,但不乏参透人生的“导师”,即很多著名导师或者油画官员,他是知道自己超不过西方油画了,但他还是不放弃油画,一是多年的爱好练久了就会有感情,无非像练太极拳,练久了不练难受,这就跟已经娶妻生子,偶尔出去会会老情人一样;第二,这行还维系着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和荣誉,人之老宜守旧,图个生命晚晴。这算是明白人。就像靳尚谊先生,我在一次西安的会议上,亲耳听他说,世界艺术的趋势不是油画了,是装置、行为、影像多媒体,他阻止不了也不想阻止大家搞当代艺术,但他也不能解散油画协会,所以,他还是继续搞油画,他也力主中央美院补现代主义包豪斯设计这一课,加强教育方针从写实艺术向实用设计的重心转变,提携范迪安当副院长。但自己还照样在中国美术馆搞个人油画大展。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一个老人打太极拳的境界,即明知不可为还继续认真“作为”的境界。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