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数字艺术在中国——趋势与理念发言
0条评论 2010-12-01 16:44:25 来源:99艺术网整编 作者:李璞

张海涛:通过这个展览(“编码与解码”国际数字艺术展),我有几个感触,第一,这个展览和别的新媒体展览的区别,主题性比较强,现在新媒体艺术家比较少,做主题展很难;这个主题谈到了数字艺术本质的表达方式,就是数码与解码。符码,这个展览中运用了很多抽象的符码,它和传统抽象的元素不太一样,具有数字艺术不确定的未来感。每个展览都要解决一个针对性问题,这个展览的作品看出了策展人对作品有所归纳和选择。

 

我觉得数字艺术和新媒体有区别。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旧的媒介),和时代、科技有关系,新媒体艺术除了数字艺术之外:生物和嗅觉、人工生命艺术也是新媒体艺术的范畴。数字艺术是新媒体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现在我们的展览和以前的展览有一个区别:国内新媒体艺术从90年代录像艺术中的行为观念向2001年后数字虚拟化转型。数字媒介艺术表达方式有很多,比如说计算机图形技术与虚拟影像、网络远程通讯艺术、人脑计算机接口、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艺术慢慢从一个实像往虚像转型,由虚拟的人和事物来关注真实现实中的人和事转换。

 

第三,我比较赞同王馆长的说法,数字艺术开始成为一个人类新的生活方式,是这个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会改变我们的时空感:我们交往的方式愈来愈快捷甚至具有同时性,这是一个新的时空观;还有数字时代会带来一个新的伦理观,人和人开始与虚拟人交往,虚拟现实的交往正在改变了人与人交往的结构。

 

张海涛:展览中作品的互动技术可能有些相同或者单一的情况,我想从三点说一下这个现象。第一,可能跟策展人的展览解决的问题有关系,比如一个展览可能解决一个方向的问题。第二,可能与技术能力的有关,数字新媒体不是说发展很成熟,也会遇到技术限制的情况;举例我以前策划过一个“嗅觉”的展览:我们很想把作品中气味散发的实体刨除,因为气味本身的语言就很纯粹,已经具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我们很想收集、储存甚至想象电子邮件一样发送一个气味给另一个人,但是资金和技术能力不够,只能用实体发散气味的方式来做作品,效果就不是很好。还有互动单一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一个数字媒介独特的方式,数字跟虚拟的东西打交道,其实还有很多方式互动,比如我们可以按、吹、打、嗅,这次展览互动单一,可能跟选择作品有关系,也和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有关。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