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犯罪高发 如何斩断伸向国宝的黑手
0条评论 2010-12-16 10:44:48 来源:光明日报 

\

自美国追索回国的被盗的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石椁。

 

不久前,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的秦东陵今年10月初被盗掘,深达30多米的盗洞直接通到陵园主墓室,破坏严重。与此同时,名为“众志成城 雷霆出击”的全国重点地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展,刚刚结束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出。一面是专项打击行动取得丰硕成果,一面是犯罪分子顶风作案,文物安全工作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

 

1、大案频发 形势严峻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近年来,受高额暴利驱动,盗掘、盗窃、倒卖、走私文物等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绝迹的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而且来势迅猛。大批文物遭到破坏,国宝尊严惨遭践踏。

 

2008年和200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各类文物案件1989起,其中盗窃文物案件898起,盗掘古墓葬文物案件937起,倒卖文物案件113起,抢劫文物案件36起。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文物犯罪处于新一轮高发期。

 

据介绍,从近年全国各地发生的重大文物案件看,文物犯罪呈现新特点:

 

——犯罪组织职业化。流窜作案、团伙作案频发,组织严密,分工细化,形成了盗窃、销赃、走私“一条龙”的地下文物犯罪网络,职业化特征日益明显。

 

——犯罪行为暴力化。犯罪分子由暗偷变为明抢,恐吓、威胁人民群众,暴力伤害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甚至持枪、持械武力对抗公安民警,犯罪行为丧心病狂、令人发指。

 

——犯罪手段智能化。红外夜视仪、金属探测器、高压电机、防毒面具、高倍军用望远镜、GPS、电子地图等先进设备被犯罪分子广泛利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难度日益加大。

 

文物犯罪行为,损害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危害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和长远利益,甚至影响到我国国际形象。斩断伸向文物的黑手,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任务。

 

【相关新闻】

受暴利驱动 文物犯罪“高烧”不退

长三角结盟共同打击文物犯罪 开全国先河

从文物专家到文物大盗:李海涛褪变始末

“中国文物盗卖第一案”主犯李海涛被执行死刑

“中国第一文物监守自盗案”主犯李海涛再上诉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