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珍宝拍卖屡创天价 盛世收藏看投资价值
0条评论 2010-12-21 13:59:38 来源:BTV 

 

主持人:明白,刚才我们讲的是瓷瓶,乾隆的粉彩镂空瓷瓶,今年我还记得在6月3号的时候,当时在保利的春拍上面一件拍品,当时也是非常扣人心弦,几经叫价到最后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了,这个就是北宋的大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我们下面带大家来看一下《砥柱铭卷》的拍卖行情?

 

\

"砥柱铭"破纪录 藏界炒作风盛行

 

小片二:《砥柱铭》,创造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的长卷

 

在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该卷长达8.24米,计82行407字,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据专家介绍,《砥柱铭》 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收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这是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中。

 

主持人:真美,真的是很漂亮,我们现在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真的是无价之宝,我觉得用金钱来衡量是不对的,完全是用从欣赏的角度无价之宝,蒙曼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围绕《砥柱铭卷》背后有哪些故事?

 

蒙曼:《砥柱铭》它其实是黄庭坚的一个作品,大家他写的这个《砥柱铭》本身并不是黄庭坚写的,而是唐朝的宰相魏征写的,那是在争冠11年,魏征和唐太宗一块去浔兴洛阳,因为唐朝东西两京嘛,西经长安和东京洛阳,到洛阳去,然后中间不就经过三门峡,就是现在三门峡当时陕县,陕县就是中流砥柱这个山就在那里,而当时中流砥柱的山又和大禹的传说联合在一起,人们认为是大禹批山,然后引黄河,让它有两个流向,所以当地有大禹庙,那大禹是中国古代一个了不起的圣王,而且人们尤其感念他治水这个故事,所以在那是魏征写的这个砥柱铭,当然他其实讴歌的是唐太宗,所以魏征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拍马屁的手段,说这是一个圣王,为了老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而且还有很多写他的像什么卑躬、(土街)等等这样的一些事迹。

 

但是后来因为魏征又是一个著名的鉴臣,一个著名的职臣,所以魏征人格很被人们欣赏,因此《砥柱铭》后来也流传很广,黄庭坚呢,他是一个北宋,大家现在知道他是一个书法家,实际上他也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政治家,作为政治家他也有比较完善的人格,很推崇魏征的为人,所以《砥柱铭》它并不是写了一次,他是经常给人写,有朋友要他写,只要人家是当官的,他可能就会写这个砥柱铭来激励人家,像魏征学习,然后这个可能也是写的众多作品之一,只不过流传下来的是这样一些,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形势,当然这个砥柱铭实际上和魏征原作有点差别,第一个是他写了一些有一些错字,另外他在后面自己写了一个巴,就是讲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魏征,为什么喜欢用魏征精神来激励后人,有这样一个巴尾。

 

主持人:自己做了一个解释。

 

蒙曼:对对对。

 

主持人:所以很多人就会有一些小小的争议。

 

蒙曼:对对,后来人们也是说呢,因为这个错字多,或者因为这个书法风格跟黄庭坚其他的东西不太一样,有人说是赝品,但是是不是呢,这个书法界也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一个人一生他的风格是在变的,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写的字和成年以后的字不一样,那书法家也得允许他在成长,晚年的东西和中年的东西,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中年的东西,应该说是很大的不同,那从他的收藏家来看,我们倒是看到的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刚才提到的贾似道,贾似道是一个大奸臣,南宋的一个大奸臣,大奸臣也愿意看大忠臣写的东西,这很有意思,但是如果说他的这一些收藏者都能够被确认是真的,而没有说其他的一些挖刻,或者说后来改造的一些行为的话,那我们就应该认为这是黄庭坚的作品,至少是那个时期的一个作品,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因为黄庭坚说法是宋四家之一嘛,而且是排行第二的,很了不起。

 

主持人:是,洪老师,我觉得刚才蒙曼教授讲到一点,我觉得特别地有意思,不管是中间,大忠或大奸,但对待艺术的面前都是一样的,都是欣赏的。刚才我们道到这个《砥柱铭》有可能是赝品的问题,其实在乾隆时期就有人提出来它是一个赝品,那关于这一点,洪老师您怎么来解读?

 

洪琳:实际上围绕这种艺术品,尤其这种书画作品是不是赝品这个历来争议都非常大,因为有的时候它确实很难判断,就是毕竟是年代久远,但是也有一些这种判断的依据,比如说刚才蒙老师所讲的,那么像贾似道这种,那么深入的年代距离黄庭坚年代不远的话,而且他的官位又比较高,那么他得到珍品的这种机会是大的多,所以说在一个年代不是很久远的时候,那么他收藏黄庭坚的作品,那么基本上被认为就是可能说这种接近于真迹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主持人:等于给它做了一个对书。

 

洪琳:做了一个对书。包括后来收藏他的很多都是那种大家,知名的这种人物,那么总不至于大家的眼光一致都看歪了,那么这个判断是一个依据。另外一个就是说这个书法界里包括这种收藏品,本身就是说究竟是真伪这个事情,有没有人替它去负责,似乎以来实际上是没有人替你负责的,关键就看你自己的眼光,你眼光如果精准的话,经常就像地摊上你都挖到珍品,大家认为你捡到漏了。

 

主持人:而捡漏基本不可能吧现在。

 

洪琳:现在就基本上不可能,那么如果说倒退多多少年的话,有这种可能,现在应该说在收藏这个圈子里面,一直瞩目这个圈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各种手段上来以后,那么这种的机会确实小得多,接下来可能大家的一个问题,如果说在收藏的时候,这个珍品和赝品怎么区别,或者说你以珍品的价格买到了赝品怎么去调整这种心态,其实也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如果说连那种行内的专家都无法辨认它的真伪的时候,至少来讲的话这个复制的品还是很高的,要相当高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也不是说一无是处,他也有相当高的收藏的价值,甚至说有的时候,可能就是说不见得是珍品,但是临摹的等等,那么这些人本身他也是大家,那么这个过程中,那你就不妨收藏他的,因为过了多少年以后,这个东西总是越来越少,到最后留下来的都是宝贝。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