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油画曾四次修改 哪些人被删除了?
0条评论
2011-01-05 13:50:1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继金
董希文当时曾对著名油画家艾中信说:“能有机会创作这样重大的革命历史画,是千年难逢的好运气。可是照片和电影资料不符合我的构思理想,只能用作参考。这幅草图试图把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场面和城楼上的国家领导人联系在一起,我认为不这样不足以表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的宏伟气概……这件作品必须集思广益,否则难以画好,限期又紧,我真有点着急呢!”
在《开国大典》的创作过程中,董希文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为了节省时间,他常在画室的椅子上过夜。由于房间太小,画幅上接房顶,下贴地板,作画时他得一会儿爬上房顶,一会儿躺在地上。他的女儿董一沙说:“《开国大典》动笔以后,父亲常常是没日没夜地画。那时,他抽烟抽得很多,没半天工夫,烟灰缸就满满的了。在他画得入神的时候,喊他吃饭,都听不见,家里人都知道,这时候绝不能打扰他,只好先把饭留起来。”
1952年,董希文在北京西总布胡同一间普通的房间里,以高昂的热情、精湛的艺术技巧,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独立创作出了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他在谈到这幅画的创作时说:“在带有装饰性处理的这幅画里,尽力表现出富丽堂皇,把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的一个庄严而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
为了艺术性地反映这个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庄严庆典,他没有局限于人眼所看到的实际场面,而是采取了从天安门城楼向南看的角度,使得天安门广场和大片碧蓝的天空展现在观众面前。为了开阔视野,他把按一般透视规律应该看到的一根廊柱抽去,使画面顿觉敞亮起来,展现出一个真正的泱泱大国的气象。
编辑:李璞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