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需警惕代工瓷
然而,当代名人瓷并不是投资收藏的完美“避风港”或“保险箱”。随着其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不好的现象也正在慢慢出现。最让投资者头痛的莫过于“赝品”和“代工”。
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能够从大师处订到工艺品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随着大师们受关注程度的提高,“千金难求一瓷”的情况也在日益显现,不少藏家手中有钱,但订不到心仪的作品。许多无良的商家也正是瞅准了这一空子,大量复制大师的作品,给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混乱。“瓷都”景德镇就曾经集中销毁过冒充大师作品的所谓“名人瓷”。买到“赝品”固然让人窝心,但如果从大师处订来的也不是真品,而是“代工”作品,恐怕就令人伤心了。而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这种“代工”现象还不多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这给艺术陶瓷的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需要从业人员尽快提高自律能力,否则会影响到市场的发展,打击收藏家的信心。
一方面是“赝品”“代工”等现象扰乱市场,另一方面大师们常满足于现状,鲜于创新。陈烈汉认为,现在有不少大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重复同一件作品,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图进取,固步自封,在艺术方面没有更深的探索。其实艺术不应该是这样的,它需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不断创新。
名家画瓷探索新路
说到创新,名家画瓷应该算得上是艺术陶瓷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从大的范畴来讲,名家画瓷也应该归属到名人瓷这一大类当中。只不过名家画瓷更注重绘画领域和陶瓷领域的名人之间的一种跨界合作,以求达到更深刻、完美的艺术境界,比如程十发、林风眠、谢稚柳、陆俨少等美术界泰斗,就曾在瓷盘上绘就了“少女”“仕女图”“泼墨山水”“青花山水”等名作,堪称是瓷品中的奇葩。
可以说,名家爱瓷、玩瓷,在瓷盘上挥毫抒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瓷器的魅力。但专门为名画家与陶瓷大师牵线搭桥、完成作品的现象,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京城珏澜瓷坊的主人“王胡子”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情。之前开过画廊、玩过古玩、酷爱瓷器的“王胡子”坚信名家画瓷是一个具有很大前景的市场,因为它既有中国画名家的血统,也包含了瓷器本身的价值,艺术价值无可估量。据他介绍,曾经有一个拍卖公司拍过唐云用过的文房,略微有点图案的就能卖到十几万元。
对此,陈烈汉认为,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历来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也必须认清一点,那就是搞绘画的人画得很有名,画陶瓷却不一定会很成功。因为从材料工艺方面来看,陶瓷绘画和纸面绘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并非所有名人画家来画陶瓷都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瓷器工艺品部业务顾问、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刘培金认为,如果为了一种商业目的,把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搞一个创作的话,只是个“拼盘”而已,缺少比较高尚的艺术性。但是,不论是哪一个领域的艺术家来合作,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色的好作品,那都将会成为另一种档次的艺术品。由此看来,名家画瓷是否能够成功开拓新的艺术品领域,实现艺术陶瓷的高品位跨越,还需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做出抉择。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