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身价高的艺术家往往都是营销大师”贾廷峰继续语出惊人,“国内的艺术家都仿佛在卖可口可乐,零售商若要直接去总公司的提货,价格肯定要高于经销商的价格——去艺术家家里直接购画的价格要远远高于从经纪人那儿拿到的价格,即便如此,一些画家还是喜欢自己卖画,一副唯恐中间人赚钱的架势,更不要说相信画廊了。这就造成了市场上的画价最起码要分‘画家底价’‘经纪人价’‘扫街价’等,再加上真伪问题,市场价格就极其混乱,国内诸多画家本人卖画都是漫天要价,价格全凭自己说了算,但是市场上不足其报价五折的作品比比皆是,却依旧无人问津”贾廷峰说。
“这在客观程度上就造成了画廊生存的艰难,加上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画廊自身也很难完善资金链,银行贷款这种国外常见的画廊资金支持模式在中国就如同痴人说梦一般遥不可及,所以本来就缺少时间沉淀的中国画廊,更是与‘世界级’画廊的成熟与规范,大相径庭。”贾廷峰说,“没有相应的广泛社会人脉积淀,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素养,在藏品、藏家上的达不到市场顶尖级别,最重要的是普遍在学术上的严重匮乏,使得很多画廊沦为了画贩,更甚者,知假贩假、缺乏信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
“另一方面,就藏家而言,中国艺术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贵族’——鲜有真正收藏艺术、理解艺术、享受艺术的藏家,这也是我们和‘世界级’的最明显差距之一。就像你说的,中国艺术市场正处于‘草莽时代’,直白点就是‘抢钱时代’,投资者和藏家比例严重失衡,即便是在这些为数不多的藏家当中,很多人在选择进藏哪位艺术家的作品时,不是看画,而是听画——藏家不是根据自己的艺术喜好选择作品,而是考量市场上的价格走势、画家的职位、市场评论等。所以在中国,艺术品可以用来投资、传家、摆阔、洗钱、撑门面等等,但就是很少能用来鉴赏、享受。藏家作为艺术品的最终消费者,是艺术市场最为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成熟,需要在正确和规范的市场环境下慢慢培养,而正确和规范的市场环境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过程。”
“中国经济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艺术市场拥有着世界上任何国家市场都没有办法比拟的发展空间,我们正处在中国艺术市场发展最快的时代,同时也是最混乱的时代,我们的优势和缺陷一样突出、明显,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健康之路如果解决不好,中国艺术市场的未来之路就会如同一只落在玻璃窗上的苍蝇,在阳光的照耀下,看似前途光明,实则命途多舛。”
【编辑:苏芳芳】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