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何千里&何多苓:“吃” 出来的师徒
0条评论 2011-07-30 10:32:27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李静 张姝妮/实习

何多苓

何多苓

 

D=何多苓

 

记者:你是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的硕士生导师,你怎么把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心得传授给学生?

 

D:我和学生最理想的交往方式就是变成朋友,这样大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教学也在无形之中完成。研究生不应该进行课堂教育,我的理想模式是在饭馆酒馆里教学。何千里就是我实现理想的一种“模式”。我这个人特别随和,跟人交往不希望有任何所谓师生之间的距离感。

 

在我进入学校之前,很多人告诫我不要和学生走得太近,但是我没有办法,还是喜欢尽可能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学生和我的代沟不是很明显,我和我的同辈之间反而有代沟,跟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交往。

 

我不能要求他们怎么画画,他们都是成年人,会有自己的考虑,用不着我来说了。我不觉得严师真的出高徒,对学生很苛刻的话,他反而放不开。当代艺术是大家都在寻求个性的艺术,如果我教出来的学生,全都是和我一个样子,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记者:你所希望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实现了吗?

 

D:没有完全实现,我不是一个对教育事业很有感情的人,或者说我不太好为人师,不愿意去教导别人。因为我是学生的时候,也老怕老师站在后面。

 

对于我的学生们来说,我是一个好的朋友,但不是一个好的老师。我现在都不去学校了,因为太远了。学生见我要坐一两个小时的车,有时候我挺内疚的,但是没有办法。我还是始终坚持一点,能画好的人,还是要有一种自己的悟性。当今社会的信息量太大了,能不能捕捉到关键看自己,老师手把手教也没什么用。传统意义上来说我不是一个好的教师,但是我认为我的这种方法是对的。

 

记者:何千里是一个有悟性的学生吗?

 

D:他是有悟性的,他的悟性体现在他画的东西不像我;第二点就是他能从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中把他的艺术提炼出来。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独特的绘画形式一下就把评委们吸引住了。

 

何千里现在越画越好,已经进入了一个我能看到的最好的状态。他就是能把自己当成专业画家,并且已经以专业画家的身份参加展览和活动,而且也得到了承认。我希望他以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事业,在审美和技巧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但我觉得这些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积累,都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你经常带着一些年轻艺术家办展览,对于这种活动的兴趣远远大于自己参展,这是为什么?

 

D: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以老带新吧。让年轻艺术家可以独立地参加展览,给他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另一方面是好玩,带着大家出去吃吃喝喝,是很愉快的事情,比我自己参加展览有趣多了。

 

我想把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带去,所以只要有人跟我谈这样的展览,我特别有兴趣,甚至会做出妥协,给对方一些优惠条件。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挑选,我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个人标准,我自己喜欢的;第二个标准就是客观标准,一定要画得好,技术上有所突破。

 

成都的艺术家都是非常分散的,在我没有当老师之前,就经常走很远的路,带着画廊老板、藏家去认识艺术家。虽然成功率很低,但我不厌其烦,我觉得带他们出来是我的责任,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我自己没有画廊,也没有考虑用这个方式来赚钱。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